更多美国游客开始尝试多交通模式联运搜索

环球旅讯 2016-06-10 14:08:04 English

最先提出多交通模式联运的旅游搜索创业公司Rome2Rio 今年5月在美国的流量同比增长了53%。融合航班、租车、火车、长途巴士、轮船,甚至是拼车等产品的多交通模式搜索正在被更多用户所接受。

【环球旅讯】本文编译自Tnooz:OTA过去几十年关注的重点都是机票+酒店的经典打包产品,不过除了飞机之外,旅行者其实还有更多交通选择。

最近,越来越多的旅游公司开始提供多交通模式联运搜索,为用户提供租车、火车、长途巴士、轮船,甚至是拼车等多种交通选择。

最先提出多交通模式联运的是总部位于墨尔本的旅游搜索创业公司Rome2Rio。该公司2016年5月在美国的流量同比增长了53%,去年共有106万美国用户访问了该公司的网站,而今年这一数字攀升到了160万。

Rome2Rio的CEO Rod Cuthbert在接受Tnooz采访时表示:

“预计2016年全年将有1.1亿名用户访问我们的网站,其中有2000万是美国用户。”

日益激烈的竞争

欧洲旅游比价搜索引擎Liligo于6月2日推出了针对美国市场的多交通模式联运搜索。

针对国内游,除了机票之外,美国用户还可以预订铁路客运公司Amtrak及大型城际长途巴士公司Greyhound的产品。今年夏天,美国用户将能在该网站上预订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的火车票,随后还将能预订德国联邦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的火车票。

Liligo提供的多交通模式联运选择包括飞机、租车、巴士以及铁路。不过该公司不提供拼车服务,该公司于今年4月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的网站上增加了多交通模式联运选择时也并未提供此项服务。

Google Maps自2013年就已经开始提供多交通模式联运搜索服务,或许此举让更多美国用户开始了解了这一概念。

所以,多交通模式联运在美国越来越普遍,但这种联运方式在美国旅行者中的接受度高吗?Cuthbert称,接受度并不高。

“美国旅行者一般都会首先选择飞机或自驾游,因为美国的航空公司、机场的服务及道路网络都相当健全。美国人一般不会选择巴士出行;铁路网络又不健全,美国没有高铁;而拼车服务或许因为文化的原因还尚未成气候。”

不过,时代或许正在变化,至少Liligo希望如此。

Liligo称,该公司的搜索引擎是“唯一一个能根据每位用户的搜索条件提供所有交通模式实时比价的工具。”

总部位于法国的Liligo有一个劲敌——德国的GoEuro。Liligo称,该公司在美国推出的新产品与GoEuro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后者并没有针对美国国内游提供火车票或巴士产品。此外,GoEuro也不提供酒店产品或票价提醒功能。

在和Rome2Rio做比较时,Liligo说:

“尽管Rome2rio关注行程信息和旅游天数,但该公司并未提供实时价格、日期以及时间,但Liligo就会提供这些信息。比如,如果你在Rome2rio上搜索纽约——波士顿,你会发现他们只在结果页面和详情页面提供每种出行选择的价格区间。”

而Rome2Rio表示:

“我们很喜欢Liligo新推出的网站,我们也很高兴他们开始进军美国市场。我们与Liligo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我们的速度更快,而且我们提供的交通选择更多,从纽约到波士顿,我们提供火车、飞机、巴士及自驾游等多种选择。”

“而且我们能在1秒左右的时间里给出这些交通选择的时间和预估的价格;而Liligo的搜索结果主要是机票,而且给出结果需要12-15秒。”

我们再来看看整体情况,或许美国在多交通模式联运方面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搜索公司提供的产品,而是这些公司提供的交通选择缺乏多样性。

举个例子:芝加哥——多伦多(436英里)vs. 汉堡——慕尼黑(491英里)。

Cuthbert指出,前者坐飞机需要一个半小时,坐巴士需要11个小时,自驾游需要9个小时左右。由于机票和和巴士的价格相差无几,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坐飞机。目前暂无火车票可供选择;拼车服务也还未流行起来。

Cuthbert指出:

“而后者就有很多不错的交通选择,包括高铁(每天有6趟车)、物廉价美的巴士、价格适中的拼车以及飞往慕尼黑或纽伦堡的航班。”

的确如此,但美国的情况也没有那么糟。Chaddick Institute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的城际大巴预计在2015年共服务了6200万名乘客,比2008年多约35%。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客服二维码

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

扫码添加学委,帮你支招!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