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苦难史:噩梦三年半,一朝天下白?

彭涵 蓝渊笔记 老蓝 2023-01-06 08:00:00

迎来大结局的香港,未来在旅游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1月5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布《关于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的通知》,宣布自8日起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有序恢复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旅游。

2022年12月,从新十条到“乙类乙管”总体方案,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迎来划时代调整——香港的步调节奏和内地基本一致,都是在年底连续发布重磅政策、跑步进入大结局。

  • 12月13日,香港取消“黄码”,包括入境人士在内的非确诊者均为“蓝码”,可参与正常活动。
  • 12月28日,次日起取消“疫苗通行证”、限聚令等社交距离措施,取消入境强制核酸检测,只维持“口罩令”。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次政策调整的中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4日就向外界透风,争取最早在1月8日实施首阶段与内地的“通关”,释放利好的意图明显。

而今消息坐实,这位新特首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香港带来久违的好消息。

2019年以来,香港社会经历了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三年半:

  • 2019年下旬社会动乱。
  • 2020年初遭遇新冠疫情,社会各界遭遇暴击
  • 2020年6月国安法出台、拉开“由乱转治”的序幕。GDP环比增速在当年三季度转正,开启一轮休养生息直至2021。
  • 2022年上旬又经历了代价惨重的第五波疫情,一季度GDP环比增速再度转负;之后经济缓慢修复、走完2022全年。

此次通关之所以万众瞩目,与香港社会的一路颠沛流离密不可分。港人迫切地想看到,崭新的血液注入这座城市的躯体,带来切实可行的希望——内地游客的回归,正是这样一支强心针。

而香港旅游三年半的苦难史,正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射出这其中的心路历程。

01

暴乱+疫情:香港旅游开启自由落体

在故事开始之前,先来看下香港旅游曾经的辉煌。

数据显示,2018年整体访港旅客达到6514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内地旅客占比将近八成。

2019年受社会骚乱事件影响,这一数据有所下滑,全年约有5600万人次游客入境——而内地游客的占比依然是将近八成。这一年,香港与入境旅游相关的总消费约2562亿港元,GDP占比为8%。

时间线推到2022年,1-11月累计有超过44万人次访港,是2018年水平的0.6%;其中11月初内地访港旅客只有5.9万人次——而这已经是疫情以来,内地旅客入境人数的峰值了。

有没有内地旅客,对香港这座城市来说,差别判若云泥。

事实上,内地旅客量的雪崩,并不是从新冠疫情才开始的。下图可以看出,香港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和酒店入住率两个指标,从2019年下旬就呈现出断崖式下跌。

暴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那场令全国人民瞠目结舌的动乱。

作为看天吃饭的行业,香港旅游当场就凉了。2019年8月香港旅游业工会的一份调查显示,业界自6月以来接待的旅游团数量平均下跌超过70%,收入平均下跌约75%;四成受访者表示,收入下跌超过90%,逾一成受访者表示收入为零。

但另一方面,谁也没想到这条坠落的曲线,会在将近一年后才见底。

动乱时断时续,2020年初新冠疫情又意外爆发。数据显示,当年2月香港酒店入住率跌到不足30%,此后持续低迷。

在这个进程中,6月底香港国安法出台是一个重要节点——尽管在法令通过的第一天,仍有示威者在街头出现、当晚被逮捕约370人,但香港社会依然拉开了“由乱到治”的序幕。

惨不忍睹的香港酒店业,在这个节点前后筑底成功,业绩开始触底反弹;叠加本地人酒店度假消费的兴起,香港酒店缓慢地爬出了泥潭,并最终恢复至2018年的八成。

但香港航空业就没那么幸运了。

从2020年2月开始,访港旅客人次连续13个月同比下跌幅度超过90%以上——体现在机场旅客吞吐量上,就是一根“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暴跌曲线。从数据上看,机场旅客量同样是在2022年6月左右触底,但没有反弹,而是在谷底一直趴了两年多。

这场浩劫,最终引发了香港旅游界的大溃败。

据环球旅讯报道,2020年以来包括东怡然旅游、捷达假期等多家本地旅行社已先后结业,有48年历史的香港连锁旅行社星晨旅游亦被申请清盘。

香港两家知名旅游企业——国泰航空及香港海洋公园陷入生死危机后,香港政府对这两家企业分别注资273亿港元、54亿港元,才避免其遭遇破产清算。

02

第五波疫情:本地消费回血难

在2020年三季度之后,香港经济迎来了一轮修复:高点出现在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GDP环比增长5.8%,此后整体表现归于平淡。

但2022年初奥密克戎引发的“第五波疫情”,瞬间又将香港社会推向深渊。这是疫情出现以来,香港最为惨痛的一波感染高峰。

华泰证券显示,“第五波疫情”香港累计死亡 7207人,占人口总数近千分之一;死者平均年龄为86岁,96%在60岁以上。其中,在3月香港的超额死亡率超过了往年同期的两倍。

这是一段“旅游”二字完全被遗忘的时光,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香港。

疫情过峰后,香港政府开始放宽防疫措施,本地游逐渐恢复。

根据港铁公司的数据,中国香港交通客流量在2月出现大幅跳降、3月继续下滑,4月开始逐渐恢复,到5-6月才恢复到“第五波疫情”前的水平。

为有效刺激本地消费复苏,香港政府在4月7日向符合资格的香港居民发放了5000港元消费券,并在当月带动了零售业销货值同比增长11.68%、扭转了前两个月负增长的趋势。

但这种刺激的效果似乎不可持续——发完券之后,5月的零售业销货值增速马上回落了。

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香港面临较明显的消费群体流失问题,缺乏内地游客到港消费。香港地区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仍需等待内地防疫政策解除、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往来恢复如初。

大病一场的香港,从未如此迫切地渴望内地游客回归。

与此同时,香港旅游的老兵还在陆续凋零。

6月18日,香港旅游一大地标“珍宝海鲜舫”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沉没,引发行业唏嘘;6月20日,前身为太古旅游的“全旅达”宣布9月将停止运营旗下业务。它是第一家在香港注册的旅游代理商,成立于1948年。

香港也在不遗余力地试图拯救这个行业。

  • 据港台报道,以政府的第七轮资助计划为例,共有约1530间旅行代理商、约17570名旅行代理商职员、导游或领队、约3310名旅游服务巴士司机,以及已提交申请并经审核符合资格的酒店获得了共计2.64亿港元的现金补贴。

但这依然属于杯水车薪。香港文体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曾在9月对媒体表示:过去两年,香港政府帮助旅游业都超过38亿元了。但是这个和行业本身有生意做、自己去发展,还是相差很远。

站在2022年的中旬,所有人都已经清楚,香港旅游和消费想要真正活过来只能靠通关。

但那时的他们只能等待,甚至不敢奢望半年以后就能有一个结果。

03

一片孤城万仞山:香港金融命脉·危

从政策面来看,4月之后,香港疫情防控措施的放开明显加快。这座城市正在传递出明确的信号:渴望开放。

事实上,与内地隔绝通关的这段时期,香港也几乎向全世界关闭了大门。

旅行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当旅行被终止,同时就意味着人才交流、资源交流、机会交流的场景坍塌了。

旅游业自然会在其中损失惨重,但对香港这个金融自由港来说不止于此,毁坏的可能更是生存的根基。

2004年之后,香港经济就告别了工业化时代的痕迹,形成了服务业GDP占比超九成的新结构。2019年香港GDP有一半以上,来自金融、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和商业服务四大行业。

从下图可以看到,金融已经是香港四大行业中的皇冠明珠,这同时也是一个高度依赖顶尖人才的领域。

但严苛的旅行限制,只会让人才加速逃离这座城市。

10月19日,李家超在香港特区立法会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指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其中,在2020年第二季金融业就业人数有21万4200人,到2022年第二季这个数字下降了9700。

另一方面,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2)显示,目前新加坡已经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排名全球第四,与新加坡的得分差距仅为1分。

但这仅差的1分,或许已经刺痛了香港的雄心——该指数发布的第二天,香港就立马宣布入境人士的检疫安排从3+4改为0+3。

随后,入境旅行限制的逐步放开,让香港的“孤城”人设有了改观。10月,国泰航空PRK就已经恢复至2019年的三成左右;当月国泰航空共载运乘客40.1万人次,同比增长 424.5%。

具体来看,香港赴欧美国际旅行率先恢复;在8-9月的两个关键节点,东南亚、中国内地的持续恢复趋势也较为明显。

留给香港的时间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抢人才、抢资源、抢机会,要穷尽一切办法夺回大疫三年里失去的光芒。

在这场复兴之战中,香港旅游业再次扮演起破阵尖兵的角色。在媒体报道中,已经能看到相关案例:

12月香港旅游发展局复办大型东南亚旅游业界考察团,邀请近60名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五国的业界代表到香港考察。

香港已成功争取到最少30个国际大型会展活动,在未来3年举办,预计总共可吸引30万高消费旅客。

香港旅游发展局启动全球宣传“Hello Hong Kong”,推出礼遇及优惠,预计大约100家酒吧及餐厅为活动首月到访旅客免费送上特色欢迎饮品。

已经确定,2023年至少有200个大型盛事落实在港举行。

04

结语

2023年1月8日正式通关之后,禁锢香港的机制必然会逐渐消失。终有一天,这座城市会“忽地顿开金绳”,再次龙归大海。

届时,香港经济能否辉煌重现,决定了香港旅游能摸到的天花板。

旅游兴盛与否,应该可以当做一个标准,去判断一个社会是国泰民安还是颠沛流离——狂风暴雨的氛围,种不出旅游这种娇花。

所以,香港旅游三年半的苦难史,其实也就是香港这座城的苦难史。

当然,苦难不会永远持续。迎来大结局的香港,未来在旅游方面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在大疫三年逆势生长的海南免税零售业,是否将威胁香港购物天堂的地位?

香港的核心吸引物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近年来在客流量表现已经不敌内地的上海迪士尼、长隆,以后用户去香港到底玩什么?

香港正在大力挖掘的文化旅游,是否有着火起来的可能性....

还有一系列问题,在等着香港去回答。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让我们先恭喜香港重获新生吧。走过这么艰难的一段路,这座城市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

而别样的温暖,也已经在路上了。很多内地同胞已经选择,在香港度过2023年春节。

携程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出发、预订2023年春节假期奔赴香港的机票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了18倍;其中,上海、北京、杭州用户选择香港过年的最多。

花开有时,我们春天见。

彭涵
彭涵
个人主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

已发表文章 67 篇

环球旅讯 合伙人、首席内容官

彭涵,环球旅讯合伙人、首席内容官,历任携程集团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旅悦集团高级公关总监、TBO(旅游商业观察)创始人、《中国企业报》旅游行业记者。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客服二维码

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

扫码添加学委,帮你支招!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