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话题
酒店管理公司的轻资产管理模式,目前在行业内全面盛行。酒店经营管理成功的,往往是品牌方在品牌推广和商誉方面获益良多,经营管理不成功的,品牌方会把责任推向投资方的诸多原因。
行业至今,就酒店的轻资产品牌与投资方的合作,从签约到解约,强势一方基本都是品牌方,但品牌签约数量和开业数量的不断增加,离不开投资方真金白银的投入是事实。品牌的成功是否该算上投资方的功劳?笔者提出这个话题供业界探讨。
轻资产管理三阶段
关于酒店业的轻资产管理,在中国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我国经济改革对外开放起,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进入中国引进对酒店委托管理轻资产模式,当年第一批高端的、大型的酒店都是由国内政府部门或大型企业投资,委托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挂牌管理,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90年代末,期间如锦江、金陵等开始通过学习、模仿,建立了国内的酒店管理公司,也开启轻资产委托管理模式对外进行管理输出。
第二阶段,是从2000年开始到2015年,这一阶段,各地房地产产业兴起,大的楼盘标配一个高端酒店也为国际、国内酒店管理公司扩大委托管理数量和引进、创立多品牌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一阶段又是大众消费起步、经济型有限服务酒店在中国兴起和大力发展的阶段,从创立品牌自行管理到输出品牌特许经营,简单复制快速发展的经济型酒店,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成就了几家上市公司, 如锦江之星、如家、七天、华住等。
第三阶段,从2015年开始,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看到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并意识到委托管理模式的人力资源已经滞后于发展速度,便纷纷在中国注册特许经营执照,着手拿出中低端品牌试行特许加盟模式。这一阶段国内酒店管理集团的有限服务品牌,也学习着不断减少自营门店,大力开展特许加盟模式,目前四大国内有限服务为主的酒店集团,特许加盟经营门店的数量都已经达到总经营门店的90%以上。
双方权重并不平衡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来看,酒店管理集团的数量不断增加,新的品牌不断引进和创立,其中是否有投资方的功劳?没有投资方的真金白银投入,对于轻资产酒店管集团而言,在集团酒店酒店数量排行榜上是难以排上号的。在这种轻资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双方共进中, 至今品牌方的话语权多于投资方,经营成功的,软硬件合作,双赢;经营出现问题的,真金白银投入的损失比较大, 品牌方承担责任的较少。
对于开业10年以上的酒店,如果投资方没有足够的资金安排品牌方要求的更新改造或品牌升级,在市场上会处于劣势地位,并在同品牌的短距离包围圈中被升级品牌替代而降低价位。自身有专业能力的和资金实力的投资方,在更新改造和品牌升级中能积极配合的,都能使品牌保鲜和持续创造价值。
投资方的真实心路
以下案例很能说明投资方的真实心路与现状:最近在一个湖南的五线城市,入住一家挂牌澳大利亚品牌的中端酒店,投资者是一位当地企业家,90间客房,一个早餐咖啡厅,外加符合当地需求的13间中餐包房和一个可以容纳30桌容量的宴会厅,经营管理则由湖南一家小型管理公司履行。该酒店经营管理得非常成功,这品牌是无法从渠道上带客源到这个五线城市,也没有派出任何管理人员,但从酒店的招牌和宣传册上,有形的全是品牌的名字,至于投资的真金白银是多少?具体履行日常经营的是谁,都在无形的内容中。但投资方感觉挂上了这块澳洲品牌也算为当地政府与国际接轨做出了贡献,他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很多优惠政策。
疫情后,品牌方在品牌推广方面动力更足,宣传推广形式已经采用到各地路演、一个宣传会,多家投资加盟商集体签约的场景多次在不同媒体出现。对于加盟国际中低端品牌的投资方,基本理念和以上案例相差无几。回到本文提出的话题,有价值的品牌成就了很多优质的酒店事实不容质疑,但对于投资方的付出是否也该得到品牌方的尊重?双赢的平衡是持续发展的保证。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