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旅游不可能熄火,也不应被“对华强硬”毒化

唐佳振 环球旅讯 唐佳振 2024-05-22 18:06:48

中国赴美游客恢复,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好

5月22日,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在西安开幕,全球瞩目。

这是4月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时,中美达成五点共识中的关键一环:

  • 旅游,再次成为中美大国外交的“润滑剂”。

有人说,现在两国关系紧张、直飞美国机票又贵,这时候大谈中美旅游有意义吗?

但鲜为人知的是,两国民间交流往来的强烈愿望,实际上早就按捺不住、曲径通幽。

中国赴美旅游人数恢复,比想象中要好很多。

来看两组数据对比:

  • 美国国家旅游办公室NTTO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赴美游客107.8万人次,恢复到疫情前的38%。
  • 美国国家旅游局(Brand USA)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美航班运力只恢复到疫情前22.7%。

中国赴美游客数的恢复率,远高于航班运力恢复。这说明两个问题:

  • 中国赴美旅游的需求依然很有韧性。
  • 很多中国游客,是通过中美直航之外的中转航班,入境美国。

OAG数据也支持这个判断: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赴美旅客总数44.3万人次,其中中转旅客占到77%。

目前中国赴美的中转旅客占比,远超疫情前。

所以,尽管中美直飞航班推进艰难,但中美之间人员往来的热情依旧高涨。

那么这部分市场需求(钱),被谁闷声吃掉了?

答案是:日本和韩国。

  • 据知名民航专家的数据,2023年平均每周通过日韩两地,转机赴美的中国旅客约9300人次,相比2019年恢复了81%。
  • 同期,中美直航去年每周的中国旅客只有1.5万,对比2019年的8.2万,恢复率只有18%。

为什么中转航班这么香?原因也很简单:便宜,且航班和目的地选择多。

以近期北京单程飞纽约为例,携程上的中转票价,比直飞便宜2400-7000元不等。

最终的结果,就是颇具黑色幽默的“大国博弈、小国吃饱”。

日韩的航空公司莫名捡了个大便宜,举个例子:

  • 大韩航空今年Q1财报显示,相比中韩直航的缓慢恢复,从中国经韩国中转赴美的客运,需求更加强劲。
  • 从大韩航空各区的旅客收入指标来看,赴美航线的收入最高。

当然,归根结底中美旅游业需要的,不是这种曲径通幽,而是全面的市场振兴。

很多旅游业者,被现在的局面“伤害很深”。

比如,美国旧金山旅游局CEO Scott Beck最近宣布辞职,他才上任7个月。

官方给的理由是,“个人原因”,但外媒报道的角度却有所不同:

Skift文章指出,Beck的突然离职,有多重的因素影响。

旧金山的困局由来久矣,药物滥用、流浪人口、犯罪率等问题影响目的地印象。

而作为主要客源的中国游客,到访旧金山的数量至今仍恢复缓慢。

这也是美国各地旅游局的普遍挑战。

2019年的时候,中国是美国的第五大国际客源地。

而从旅游消费来看,则已是No. 1的存在,人均消费额一度高达1.17万美元。

NTTO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截至4月18日中国赴美共47万人次,依然距离疫情前水平很遥远。

美国国家旅游局(Brand USA)预计,今年中国旅客将达到205.8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73%。

但想要超出2019年水平,还得等到2026年。

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的展开,让很多业者看到了曙光。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也提到:中美两国人文交流,不应被“对华强硬”毒化,我们期待着两国人民多走动、多来往。

中方为此不断推出便利措施,包括实行签证免预约申请、大幅优化赴华签证政策、提供更多支付便利等等。

长夜未央,但祝愿两国旅游合作,终将浴火重生。 

唐佳振
唐佳振
个人主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

已发表文章 160 篇

环球旅讯

微信:tang20110916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客服二维码

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

扫码添加学委,帮你支招!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