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庆临近,我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不少火车旅游Vlog,其中一条高赞视频的标题是:中国最贵火车2万一晚,到底值不值?
视频里的火车,除了自带浴缸、mini吧的豪华车厢之外,还有配有管家服务、米其林级别的餐车、KTV、棋牌室等休闲娱乐区域,甚至还有民族歌舞表演。
就像博主所描述的“坐在火车上,吃着火锅唱着歌”不再只是电影里的桥段。
尽管视频中的旅游列车极尽奢华,但5天4晚近12万的价格,还是让评论区不少吃瓜群众虎躯一震。
网友们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这钱到底值不值,诸如:
“花四分之一的钱就可以住万豪顶奢酒店了,花这个钱只有一个车厢这么大的空间,具体吸引人的点是啥?”
“花12万都可以去南极玩两圈了。”
“价格比豪华游轮贵,有这钱出国玩选择更多,新西兰,挪威,冰岛......”
当然,有人质疑也有人被种草,在另一波网友看来,豪华旅游专列算得上“有生之年”系列,值得体验一次。
“想象下有一辆超奢华的巨无霸房车,带着一家人出去玩,还配有管家,司机,厨师,保洁。”
“全程只要安静的陪伴家人,欣赏风景,体验美食,在景点与移动的静谧空间往返畅游。体验独一分,情绪价值拉满。”
还有经常坐专列的富哥姐们,搬出了日本豪华专列九州七星、瑞风、四季岛作对照。
我特地查了一下,九州七星4天3晚的春夏路线,最贵的豪华套房,单人入住的价格在277万日元,折算人民币13.4万,每天3万多。
照这么看,国内豪华专列反倒显得有性价比了。
(图源:九州七星官网)
有句话在奢侈品圈很流行,如果你觉得它贵,说明你不是它的目标客户。
像日本的豪华专列,已经成了日本少数富裕阶层的社交货币,有钱都不一定能坐上,比如九州七星专列,据网友反馈,中签率不到5%。
再比如欧洲大名鼎鼎的东方快车,其运营商贝尔蒙德在2018年就被LVMH集团以32亿美元收购,成为了奢侈品帝国的一员。
话再说回来,这几年国内豪华旅游专列,也开始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尤其是在免签政策推动下,还吸引不少老外游客。
以“熊猫专列·成都号”为例,列车共有18节车厢、54间包间,108个席位,自去年底预售以来,今年5—10月新疆线早已售罄,其中老外就预定了不少坐席,毕竟人老外原本就有坐专列旅游的习惯。
国内类似的豪华旅游专列还有“丝路梦享号”“新东方快车”“呼伦贝尔号”“林都号”等,客单价均在2万/人往上。
和普通列车不同,动辄数万元的旅游专列,并不只是一张火车票的价格,还包含了行程中的餐饮住宿、各大景点的游玩费用等,基本上都是一价全包的模式。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类豪华专列,在12306的旅游专列板块,已经上架了相应产品。
02
放眼全球,以1883年东方快车诞生为标志,经过上百年时间的发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观光列车已经是旅游市场中的重要品类,Credence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
全球观光铁路(Heritage Railway)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8074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1539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4%,其中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地区。
事实上,伴随近几年文旅热潮和银发经济兴起,国内铁路旅游也逐步走到了“风口”阶段。
放在十年前,如果你想把一列绿皮车改造成豪华旅游专列,几乎是天方夜谭,因为在没有高铁的时代,铁路还处在“一票难求”的运力紧张时代,也没有政策的支持,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不妨先来看两组官方数据:
- 截至2024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共约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约4.8万公里。
- 截至2024年,动车组(高铁及高速动车组)承担的旅客发送量为32.72亿人次,约占全国铁路客运量的75.9%。
发现没?近3成的高铁里程,吸纳了全国近8成的旅客。
换句话说,现在大把普速铁路出现了“腾挪空间”,一些原来客运频繁的普速段,可以腾出运能来尝试旅游列车。
“随着国内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即将突破5万公里,旅客出行效率大幅提升,大家外出首选工具从老的绿皮车转为动车,那原来的这些车辆资源、线路资源就得到了有效释放,而且很多老铁路,因为受到工程条件的限制,修的依山傍水,有相当不错的自然风光,更加适合开行观光旅游列车。”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委员会副秘书长沈砾子告诉笔者。
作为国内旅游专列方面的专家,沈砾子参与指导了国内超过一半改造列车的项目,在他看来,旅游专列的快速发展,进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利好阶段。
“一方面是政策大力支持,近五年来,关于支持铁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今年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的通知后,切实为旅游列车发展指明了方向,清除了障碍,明确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列车投资运营。”
“另一方面,国铁集团自身也有很强的动力盘活资产,推进改革。此外,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旅游列车是银发经济、康养旅居的重要形式,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已经得到市场验证。”
据了解,为了盘活普速铁路资产,现在国家给社会资本开了口子,怎么个玩法呢?
“铁路部门提供车底资源,社会投资方负责出资改造,改造完了,投资方能拿到列车10年的经营管理权,自主定价、自主运营,赚到的钱归自己,同时承担列车运营的成本,铁路部门负责保障列车运行,不干涉投资企业的日常运营。企业开的越多,铁路收取的费用越多,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沈砾子介绍道。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高端旅游专列,由各地铁路局推出,相关文旅机构投资并运营,例如星光·澜湄号、熊猫专列·成都号、丝路梦享号等。
“现在参与投资的主要是文旅类国企,数量也比较少,要想这个行业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多有情怀,有眼光且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其中。”沈砾子直言。
03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诸如东方快车、九州七星等知名旅游专列无一例外都是豪华品牌,那这种模式在中国适用吗?笔者试着抛出了内心的疑惑。
“欧洲豪华专列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高,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方快车,实际诞生于1883年,有140年的品牌历史沉淀,同时经由《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样的知名文艺作品加持,品牌溢价早已大于其乘坐的本身体验。”
“我国的观光列车事业才刚刚开始,在社会发展程度,消费者的文化意识与财富积累,消费习惯的养成等诸多方面,与其他国家情况不一样,不能一味照搬。但同时,也能看到像日本虽然只有2万公里的铁路,但它有超过150列不同类型的旅游列车,覆盖长—中—短途,高—中—低端,能满足老—中—青不同消费客人的需求。”
“我国旅游专列的发展,既要保留高端品牌打出高度,也要打造更多亲民型产品,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体验旅游列车的慢旅居与深度游。”沈砾子直言,我国旅游专列的发展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局面。
事实上,近年国内也陆陆续续冒出了许多热门普适性旅游专列,比如山东的齐鲁一号,用绿皮车的价格,干出了不输高铁的体验。
“国铁去年制定了旅游列车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打造160组旅游列车,其中100列普惠型列车,走大众化路线,由国铁自主投资运营。“剩下的豪华型和舒适型60列,全部鼓励社会资本来投资运营,到今天已经改造了15列,还有45列的空间。”在沈砾子看来,国铁把更好的权益让利给社会资本,这是一种合作和改革的担当。
除了产业政策推动之外,在我国旅游专列发展的探索期,尤其是以高端专列为主的市场,消费者对于旅游专列的游玩价值还存在诸多盲区。
比如,很多人会说花这么多钱就为了坐个火车,或者相对于邮轮,火车也没有那么宽敞和那么多娱乐设施,我为什么要购买这个产品?
在沈砾子看来,旅游专列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旅游列车他既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种旅游产品,一个是他与常规火车比,有更好的装修装饰,更少的承载人数,更多的服务人员和服务体验,意味着你的出行旅居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二是它本身就是旅程的一个部分,而不仅仅是帮你实现位移的快速工具,我们回想小的时候,大家坐在最老的绿皮火车上,听着轨道咣当咣当的声音,吃着泡面和火腿肠,那是一种时代的属性,是一种对你未来生活和远方的向往,火车旅行本身是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硬件设施和软件也不断地在提升。”
“其二,旅游列车更高效安全舒适,我有个朋友自驾青甘大环线一圈十天,每天上午开车,下午到景区看看,晚上到一个新的酒店民宿入住,第二天还是这个流程,劳碌不堪,公路还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你要是有个火车,就可以晚上睡在车上,白天下去观赏游览,效率大幅提升,可能五天就下来,时间成本大幅减少,经济成本可能还差别不大,性价比就体现出来了,而且服务他是一价全包的,根本不需要你操心,很适合银发族和亲子家庭以及有组织的出行。”
“其三,长途旅游列车是这种夜行日游的形式,还有短途的观光列车,比如今年新上线的从北京开河北的“星光燕赵号”,“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个口号这么响亮,那很多人就尝试坐这种全景天窗的,车上有餐饮表演服务,慢慢悠悠在旅途中躺平,非常享受,今年上线以来一票难求,产品的策划定位非常重要。”
“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肯定是想要性价比的,对于观光旅游列车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样的建议?”笔者继续追问。
“一个是还是要尊重现在参与到这个行业发展的早期探索者,在各方面都要支持,无论是政策上、成本上、舆论上。前不久有个行业的负面舆情,后来经了解是一些自媒体为了制造话题引流,这对我们整个行业都是重大打击,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这种行为不应该再发生。当然行业的从业者们肯定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让消费者觉得乘坐旅游列车是一种有“性价比”的出行方式。”
“第二个是还是要引入更多参与者,特别是旅游行业的人,让他们了解铁路,了解政策,向市场广泛推荐,很多消费者实际上都不知道有旅游列车这种产品存在,在市场上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把这个蛋糕做大,全球旅游列车市场的发展都会伴随经济增速放慢,人们开始学会享受生活和老龄化这个大的宏观背景爆发,我们刚好处在这个阶段,还是要对发展建立信心。”
“第三个就是不断优化丰富产品和运营能力,旅游列车这个行业不比房地产,一个是需要一定的周期去经营培育,另一个绝对是消费者用脚投票,口碑传播,长期来看,对参与这个领域的人需要的是耐心资本,用心经营,恒心发展。”
诚然,现在行业发展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比如对于想要躬身入局的社会资本来说,数千万的重资产投入和10年运营期的限制,就是其不得不审慎思考的问题。
“在既有政策的基础之上,我们是否还可以探讨一些模式的优化,比如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允许对车辆寿命延长,增加经营周期,提升社会资本的信心和恒心;允许新造专列,以及更多产权与经营层面的创新等。”访谈末尾,沈砾子对于旅游专列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值得下注的赛道,但绝不是赌运气的快钱游戏,而是靠长期运营能力、产品力与制度配合慢慢做深的耐心生意。
160列只是中国旅游专列的起点,未来真正的竞争,不是比拼谁的专列更豪华,而是谁能把“火车上的慢生活”做得更极致。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