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月28日沈白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动脉”正悄然改写东北旅游版图。
说来有趣,朋友圈里最早发出“惊呼”的,是一位深圳滑雪发烧友A君:“深圳飞沈阳去万峰更方便了!”短短十几个字,背后是南方雪友真实的兴奋。
我其实很能get到A君的心情,对于钟情粉雪的广东雪友来说,沈白高铁的开通,意味着这个雪季去万峰滑雪,无需经由天津等地转机,直飞沈阳再换乘一个小时高铁就能抵达。
除了通化万峰之外,包括吉林北大湖、松花湖,长白山万达、华美胜地等滑雪场在内,沈白高铁开通后,一张由高铁网络串联起来的东北冰雪大回环,由此形成。
用雪友的话来说:“这个雪季在吉林滑雪之余,去沈阳搓大澡,去长春撸串、冰雪新天地看冰灯也更方便了。”
此外,沈白高铁这条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不仅结束了抚顺、通化和白山不通高铁的历史,更将长白山直接纳入了京津冀城市群的“日游朋友圈”。
沈白高铁开通后,从北京到长白山的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四个半小时,比此前最快车次缩短了近一个半小时,而从沈阳到长白山的时间更是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左右。
交通的提速,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更延长了游客在目的地的有效停留时间。长白山不再只是黄金周和寒暑假的“秘境打卡地”,而有望成为“小长假可行、周末能走”的“全时段人气胜地”。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沈白高铁规划远景双向年输送能力可达6000万人,它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黄金旅游通道。沈白高铁为吉林旅游贡献巨大客流增量的同时,也势必推动吉林旅游业态的全面升级,避暑、康养、温泉等业态将不再局限于旺季,而是常态化释放。
对于吉林来说,这不仅是交通提速,而是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的整体延长,“快旅慢游”的格局开始成型。
如果说沈白高铁是凑齐吉林“快旅”的一块重要拼图,那么贯穿东部边境的国道G331吉林段,则让游客真正体会到“深度慢游”的浪漫。
02
这条长达1240公里的“中国北境公路之王”,从集安浑江口大桥一路延伸至珲春兰家趟子,像一条金色丝带,串联起长白山林海、鸭绿江风光、延边民俗和边境小镇。
不同于过去“路是路、景是景”,G331吉林段真正做到了“公路即风景,沿途即景区”。
在集安市大榆树村,古榆树枝叶繁茂,挂满了游客留下的许愿红绸,成为自发的网红打卡点。
鸭绿江沿岸,渔猎人家的原生态生活与千年古迹同框,像一本活着的历史画册。
延边稻田里,游客可以跟农人一起辨识稻谷饱满度,再带几袋新米回家,把“风景”变成“记忆”。
这一切都因为路被重新设计。
过去,国道自驾更多是“导航到点、闷头开车”;现在,G331吉林段沿线铺开了驿站、观景台、加油补给点、服务区等齐备设施。92处停车区让G331吉林段的自驾体验被打磨到极致,真正做到了“停车即观景”,让开车的人不必担心错过美景,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新的风光延伸。
从资源禀赋来看,G331吉林段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旅游走廊。它串联起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高句丽遗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重量级景区,成为吉林旅游资源最集中、最惊艳的一段大通道。
以往人们常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而在G331吉林段则把路本身变成了风景。
双线贯通的红利,很快就在眼下的黄金周市场中得到验证。
社交媒体上“集安—临江—长白山—延吉—珲春路线已达天花板”在自驾游客群体中开始不断发酵。
“开上国道G331吉林段才知道什么叫“边境自驾天花板”!一路从集安到延吉,风景完全没得挑。”
“临江观景点肉眼可见朝鲜矿区,相机焦段拉到200mm更震撼;军舰山公路331国道封神拐弯,航拍像巨龙盘踞森林;南阳亭望远镜远眺朝鲜火车站;帽儿山观景台蹲延吉夜景,看万家灯火亮起,才知道什么叫人间烟火气。”
数据同样佐证了吉林这个金秋的“热度”:
飞猪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吉林省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62%,客单均价同比去年提升6.5%。其中租车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40%,线路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217%。其中,沈白高铁和吉林G331途经的延边、白山等市增速最快。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吉林省文旅秋季新品发布暨旅行社企业座谈会陆续走进成都、重庆、南昌、合肥、石家庄,把沈白高铁的“快旅”优势和G331吉林段的“慢游”体验同时推介给全国游客。
吉林的秋色,也借助这场全国性的“交旅融合”推介会迅速破圈。长春的历史文化街区、吉林市的金秋山湖、延边的民族风情、长白山的生态康养,都在媒体和达人内容中被再次放大,成为这个金秋的新晋顶流。
抖音话题#吉林向成都人发出“黄金周”邀请#突破529万次点击量,话题下留言热烈,“向往的秋天在吉林”“想赴一场吉林秋日之约”等留言刷屏。与此同时,#吉林文旅在向“江西老表”招手了#和#原来安徽和吉林有那么多共同点#两大话题点击量也都超过了400万,“早就听说吉林的秋天美,这下更想去了”等评论引发广大网友共鸣。据初步统计,黄金周吉林文旅相关话题在抖音累计点击量已突破2000万次。
这股热度还体现在地域热搜上:相关话题先后登上社交平台的成都、南昌、九江等7个地区热搜榜,把吉林的金秋名片推到了更多潜在游客面前。
可以说,这个黄金周不仅是吉林交通升级后的“首考”,更是“快旅+慢游”新模式的一次市场检验。吉林用一场实打实的“秋日邀约”,验证了交通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03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沈白高铁和G331吉林段双线贯通带来的跃迁,有望重塑吉林旅游的新格局。
在这个新的格局中,长白山仍然是核心,但不再是单一的目的地,而是一个覆盖度假区、康养区、生态保护区和文化小镇的超级综合体。它的能量,正通过高铁和公路,源源不断向集安、延吉、珲春等地扩散。
首先是目的地重组,过去游客提起吉林,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长白山”。但随着交通网络的提速,集安的高句丽文化、延吉的夜经济和民族风情、珲春的跨境旅游,逐渐被更多南方和中部游客认识。目的地不再是单核,而是多点联动,这意味着吉林的旅游供给开始从“明星景区”走向“全域风景”,游客停留时间也随之拉长。
其次是产品业态重构,长白山的冬季粉雪,本就有极高的吸引力,但沈白高铁让这份吸引力转化为高频消费,尤其是对南方雪友来说,一个周末也能“说走就走”。与此同时,G331的边境公路旅行,则把吉林的秋色和民俗推向新阶段。对于吉林旅游市场而言,旺季和淡季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四季可游”成为现实。
最后是消费场景再造。交通便利不仅带来人流,还带来消费力。沈白高铁让长白山的温泉康养、森林疗愈和高端度假具备了常态化开发的可能;G331沿线的民宿、驿站和乡村集市,则让游客更愿意在地停留、花钱,把一次自驾变成一次深度体验。一个直观的变化就是,从今年秋天开始延边、白山的酒店入住率显著提高,乡村旅游的热度甚至超过部分城市景区,这正是消费场景多元化的直观体现。
而这也正契合了吉林“132N”的空间布局:长白山是世界级核,集安、延吉、珲春是三极,两江沿线是两翼,无数节点村镇是星罗棋布的亮点。这种宏观布局不需要游客去背诵,他们会在一次次高铁、一段段公路旅行中,亲身感受到。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说,吉林正在告别“单点打卡”的时代,迎来“全域沉浸”的新格局。对旅游产业来说,这意味着客源地半径被拉大,产品供给被填充,消费链条被延长;对游客来说,则意味着旅行不再是一次性的到此一游,而是可以反复、分季、分线去发现的长期目的地。
这就是交通带来的文旅革命,沈白高铁带来了时间的压缩,G331公路带来了空间的延展,而吉林正在把二者叠加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它既快又慢,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既是黄金周的爆点,也是常态化的选择。
从全国旅游市场的角度看,双线贯通让吉林的竞争力正在发生“质变”。过去它更多依赖自然资源和独特气候,现在在高铁、公路的推动下,把资源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体验。换句话说,吉林以后将不会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低调状态,而是“一鸣惊人”地从“资源大省”迈向了“文旅强省”的新阶段。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