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反超香港,大湾区入境游格局生变

赵琳琳 环球旅讯 赵琳琳 2025-11-25 11:26:58

内部交通格局重塑

疫情后入境游全面复苏,大湾区城市迎来了久违的人潮。只是这一次,领跑者不再是香港。

深圳的活力科技、广州的文化底蕴、全国通行便利的政策红利,共同推动“广深反超”成为现实。

而香港,正面临游客结构与体验转型的双重考验。

这场湾区旅游格局的变革,意味着什么?未来将走向何方?

广州旅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瀚明在 2025 环球旅讯数智论坛(大湾区站),用数据分析了大湾区入境新趋势。

东南亚客源主导

发达市场与免签政策是特征

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是珠三角入境旅客最大的来源地,这凸显出地理邻近性与紧密的区域经济联系仍是旅游流动的基础。

从国家发达程度看,大部分客源国的经济水平比中国更发达,说明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对高消费潜力客群保持着强大吸引力。

同时,在签证便利性上,这些主要客源国“或多或少”都享有免签优惠,简化了的入境手续无疑是推动市场复苏的重要杠杆。

外国航司主导

经济舱为绝对主力

在航班选择上,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外国航空公司,尤其是中东海湾地区的航司,承运了多数入境旅客。

这表明国际航空公司在跨区域航线网络、品牌影响力或中转便利性上具备竞争优势。

而在舱位选择上,市场呈现出高度一致的务实倾向。

经济舱旅客是绝对主力,这表明入境旅客中商务与休闲散客占比极高,对价格敏感,追求高性价比的旅行。

广深机场枢纽地位凸显

香港角色转变

数据指出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折:广州和深圳作为入境口岸的比例正快速扩大,并已反超香港。

这一变化标志着大湾区内部交通格局的重塑。

随着广深两地机场国际航线的持续加密与通关便利化的提升,它们正直接承接庞大的国际客流,香港作为唯一国际航空门户的时代已成过去。

周五抵达高峰

短途单程为主

在出行时间上,选择在周五抵达的旅客比例明显最高,超过17%。

这强烈指向了“周末+短暂商务”的旅行模式,旅客倾向于将行程与周末相结合。

与此呼应的是在停留天数上,单程旅客占据绝对多数。

这意味着短途、高频的旅行是市场主流,旅客可能来自周边国家,进行2-3天的紧凑行程。

小型团是绝对主流

最后,在团组规模上,数据给出了一个非常直观的结论:超过80%的旅客可以在两间客房内解决住宿。

这明确揭示了入境旅行的团组结构正朝着小型化、家庭化或双人商务出行的方向发展,为酒店客房配置与旅游产品设计提供了清晰依据。

综合来看,当前的珠三角入境市场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主要来自东南亚及发达国家的散客,搭乘外国航司的经济舱,进行着短促而频繁的旅行,并越来越多地选择经广州或深圳入境。 

对于大湾区的旅游业者而言,洞察这些趋势是精准把握市场脉搏、优化产品与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关键。

赵琳琳

环球旅讯

微信:DD719_0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环球旅讯』公众号

获得最新行业资讯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