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尔街流行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市值10亿美元量级的公司来说,销售业绩是最重要的;如果它想进入到100亿美元量级的话,那就不再是简单的收入叠加,更关键的是对资本的利用和掌控能力。
自创建之日起至今,春秋航空虽然在盈利规模方面无法与国内航空三大巨头比肩,但是其年收入及盈利却是以类似于几何级数的规模在增长:2010年,春秋航空的净利润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240%,销售收入增加了62%,达到43.2亿。航空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了规模是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要扩大规模,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融资平台成为了春秋航空再上一个台阶的必然追求。
如春秋航空顺利实现上市融资,则至少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第一:迅速筹集资金扩大机队,实现规模扩张。在2004年正式成立之初,春秋航空的注册资本仅为1亿元,在当时凭借这样的家底,选择经营租赁而非自行购买的方式无疑成为了首选。2005年,春秋航空以30万美元/月的价格租赁了3架A320,机龄为4年。而第一架自购的空客A320飞机,在2009年3月底才姗姗而至。迄今为止,在春秋航空现有的21架飞机中只有两架是自行购买的。
国际航空业的普遍经验表明,对于泛低成本航空公司来说,在平均开航3.3年之后,上市时机队规模平均应为20架。而开航历史已有6年的春秋航空,截止到2010年底飞机数量也仅为21架。更重要的是,飞机资产如能占到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35%左右才为最佳,而目前春秋航空仅为11%。而根据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的言论,“如果政策允许的话,我们会以3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春秋航空保持100架机队数量。”显然,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并且降低经营租赁的飞机数量,增加自购的飞机数量,上市融资是必然的选择。上市之后,一旦春秋航空的机队配置达到了均衡状态,便可以通过科学的机队规划和管理提高整个公司的市场价值即盈利预期,这对于整个中国民营航空来说,将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范本。
第二:规范公司运作,提高运营效率。从公司运营层面来看,成功上市还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使得所有关联交易更加透明。从决策层面来看,完善有效的董事会决策机制也将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出现,尤其是上市后受到各方机构的监督管理,各方面的运作都将趋于规范,这样就更加有助于春秋航空建立更加规范且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促进公司更健康的长久的发展。
此外,春秋航空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还将要履行上市公司重大事项披露的义务,那么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关注春秋航空的一举一动,而股票交易和公司经营的信息也通过报纸、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媒介不断向社会发布,扩大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这也不得不说是上市融资能够带来的附加收益。
第三: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航空公司自从其诞生那一天就注定了这是一个资金密集型、风险密集型的行业,变化起伏的油料成本、昂贵的航材购买花费、高资产负债率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定式。春秋航空也丝毫不例外,甚至相较于国有三大航空来说,在获取银行授信的方面上还要逊色得多,毕竟这是一家完全民营的以航空服务作为其主营业务的企业,国有银行从控制风险角度考虑需要自然要退避三舍,即使得到了贷款,也需要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所以,改善春秋航空资本金不足,降低其资产负债率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上市融资,显然能够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从财务管理角度间接提高企业的利润。根据公开市场透露,目前春秋航空的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而一旦上市成功,这一比率将有望进一步降低。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导致全球大量航空公司都出现了流动性风险,中国的绝大多数民营航空公司也在劫难逃,他们都无一例外的面临极为严峻的融资压力,东星、奥凯、鹰联等民营航空从中国航空业版图上的纷纷消失,都不约而同的与现金流压力有关。另外,春秋航空上市后将能够得到一个额外的礼物,由于上市造成的公司市场地位提升以及公司知名度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自身信用状况,特别是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心,使得这家民营航空在银行信贷等业务方面获得更多的便利甚至是更低的资金使用成本。
第四:兑现股权激励方案,回馈员工,提升企业凝聚力。自称“老布尔什维克”的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为了激励员工,提高全员斗志,给中高管理层甚至是普通员工都提供了大量的股票或期权,一旦公司成功上市,对于这些人来说无异于将会获得巨大经济收益。国外和国内资本市场的经验共同表明股权激励推动经营改善效果明显,特别是对一线核心员工的激励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市后股权激励兑现会显著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使得员工共同为春秋航空的经营持续改善和盈利进一步增长共同努力。利益更广泛的统一将使得春秋航空释放业绩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甚至超越公司既定的业绩以及发展目标,这从侧面也将提高资本市场对春秋航空盈利增长的信心。
创建于1967年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以下简称西南航空)一直以来就是春秋航空学习的榜样,自1973年以来西南航空连年持续盈利至今,一举打破了全世界航空公司的盈利记录。1971年6月8日,刚刚运营不久的西南航空在纽交所以每股11美元的价格发行了650000股普通股,也正是这次上市融资一举缓解了其资金压力,为其后来所创造的航空业盈利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律告诉我们: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平均每个家庭可以外出度假一次,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每个家庭平均每年可以外出度假两次。当人均GDP到达6000美元以上,这个国家就将进入休闲时代。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都经历了这个过程;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2010年人均GDP大约在4283美元。显然,中国正在大踏步迈入休闲时代,这也是中国航空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时期,而春秋航空的诞生、发展与壮大则恰逢其时,机遇无限。
政府对电信、民航、铁路等行业垄断的打破,给了春秋航空突破的机会。2004年春秋航空正是借国务院下发《非公36条》的精神所创建并于次年飞上蓝天。作为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作为一家奉行“让更多普通大众坐得起飞机”的经营理念的航空公司,笔者希望,春秋航空能够依靠此次上市融资开启新的篇章,梦圆春秋大业。
评论
未登录
游客
2011-02-24
杨超先生,
您的文章对本人有所启发,再次感谢。
中国所谓的低成本航空之未来发展,总感觉应是个伪命题,根本原因业界众所周知,无需硬性贴上所谓的低成本航空标签。
美国市场上市之各大航空公司平均Trailing P/E基本在20-25之间浮动,即使是真正以低成本运营为商业模式航空公司,其P/E也基本上在26-28之间徘徊,文中所述美国西南航空(NYSE: LUV), 其目前P/E也仅不到20。
反观国内A股航空公司板块中的这4家航空公司,其P/E大都在15-17之间各有表现。
春秋航空上市融资,也仅是起到解决其资金缺口、兑现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具体到文中所述其它要点,坦率地说,我本人表示怀疑。
如果从资本市场投资者角度客观评判,其中长期投资价值有限,(A股市场之耳熟能详的炒作另说)。这其中很多问题,并不在航空公司本身,也不是春秋一家公司管理层所能够改变和解决的,现有航空运输服务和保障体系不改革,何谈中国特色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生存和有效发展,更无从想象其茁壮成长和壮大之前景。
游客
2011-02-24
A股上市圈钱,这是解决春秋缺钱缺飞机缺尊重目前最好的路径,难道他还能去NYSE上市吗?再说,如你所言,这几年平均来看,全世界航空业PE最高的地方也非中国莫属,此外,央行已经进入加息周期,民营公司将更是举步维艰,这个地点这个时点如能顺利上市,可谓王正华团队的一大幸事,而作为中国股民,我宁愿让这样的团队把资金圈走。
文中的一些观点也确实有些理想化,但这并不表示这不是努力的方向,而具体缺陷也如你所说,与直接融资市场的体制架构有关,这也绝非我辈能解决的事儿。
游客
2011-02-24
Jade,
感谢您的评论。如您对此话题有一些感想,欢迎您独立成文并发送至news@traveldaily.cn.
谢谢!
编辑
游客
2011-02-24
“上市圈钱”之用词,对于春秋这一家真真正正经历过中国民航市场风吹雨打严峻考验的民营航空企业来说,也过于直白露骨。
无需吹毛求疵,任何做到行业一定规模的中国各类企业到NYSE做IPO,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难题,唯一的未知数就是海外投行如何针对中国概念的所谓低成本航空企业做估值的技术问题。
“全世界航空业PE最高的地方是中国”,我不太懂该结论来自于何处。我判断您可能指的是IPO定价时特指的PE,A股中现有4家航空公司目前股价所对应的静态PE(15-17倍),明显大大低于美国市场各上市航空公司的PE平均值(20-25倍)。春秋在国内资本市场做IPO时,其定价过程中投行所要参考的行业平均PE,难道会出现很大不同吗?
春秋若是选择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定价提高到30-40倍PE Ratio,可能性理应存在,这会大大有助于提高春秋融资效率,这确实是其天大幸事。但是,对于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那就完全是另一概念,另外,民航市场中的消费者(旅客)是否会真正顺理成章地享受到春秋所长期奋斗追求的真正意义低成本?这将是个值得观察和跟踪的事件,其也会真正到了考验春秋成为公众公司以后,王总和其管理团队公司治理和市场发展策略水平和能力的时候了。
游客
2011-02-23
全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