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国内航空旅游载运量已达到了2.67亿人次,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但是,从航空业发展结构上看,我们的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核心机场如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机场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客流量份额,并出现了资源瓶颈问题,而西北地区和偏远中小型机场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和利用。面对13亿人口的新兴经济大国,平均只有0.17人次/年乘机量,确实是少得可怜。这种状况不仅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也将对未来造成影响。
其实,面对这样的结构问题,国家已经在逐步地着手解决。最近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现在运营的175座机场中大约亏损的有130座,“但是亏损量非常小,130多座机场去年亏损了16.8亿”。他还称,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不能单纯从盈利出发,而要从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
作为民航一名工作人员,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
第一:民航在我们国家作为重要的现代化运输体系,其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仅只是为旅客出行提供运输服务,而是还在经济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另外还要听从国家的调遣,执行和完成各种任务,为社会民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作为国家的民航业管理机构,民航局看待事物的眼光决不能短浅。如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从欧洲和美国购买了多批量的现代化大型运输飞机,运力一下增长了很多。当时也有许多人不理解,但现在许多人明白了:国家做出这个决定,是综合了几方面的有利因素做出的:首先,对国内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其次,当时中国的出口贸易急待发展,通过这样的大批购买,打开了两个巨大的市场,也获得了很多的高端技术;再者,成功地打开欧美出口市场,也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民航业又得益于经济发展推动而进一步快速发展。
第三:目前世界经济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外贸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时国家拿出资金建设基础项目,也是一个拉动国内经济的重要措施。通过建设西部的机场,盘活了诸如钢铁、水泥、化工、机械和通讯等一大批企业的产品,同时也为西部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引进了人才,增加了当地就业岗位,为西部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再看这16.8亿的亏损,与整个建设的收益和意义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第四:现在一些人把国家投资建设西部和边远地区机场与珠江三角洲的密集机场建设相比,其实可比性不是很大。珠三角的投资建设资金来源是比较复杂的,目的只是区域发展,更多的是为趋利而建设的,规划性也不是很强。这更说明机场的发展不能只为眼前的小“利”而动。
第五:英国《金融时报》曾经评论说:“担心中国机场投资或导致运力过剩新问题。”而且还把机场建设与腐败相联系。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非常短浅的。明明英国政府都对中国开展基础建设来拉动经济很羡慕并给予好评,而这篇评论却为中国的13亿人坐飞机的问题感到担忧,真是无知和可笑。尤其是把国家建设与个人腐败相联系在一起,更是居心叵测。虽然铁道部出了刘志军腐败案,但绝不能说铁道部就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国人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对某些外国媒体的言论听之信之。
第六:航空业作为企业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但这与其支持国家建设的整体利益和规划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国家经济强盛了,航空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民航为国家长远建设先走一步,甚至做出点牺牲也是应该的。现在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计划,对国内航空业的未来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民航要在2020年将旅客运输量提高到7亿人次,初步实现“民航强国”,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这应该也是大有希望的,因为目前国内航空业可开发的潜力很大,如国际市场、高端市场和西部地区市场都有待进一步地开发。现在国内民航业也正处在转型和升级的阶段,目前做好基础建设一定会为未来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国内的航空业的发展一定不能只看到静止的一面,而看不到发展的一面和巨大的潜力,或者只从某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到处指指点点,说出不负责任的话。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