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风投攒动 距离下一个泡沫有多远

钛媒体 2013-04-01 13:19:35

现金在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流动,打车软件只是一个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价值并不高。

  2013年,关于打车的应用似乎突如一夜春风来,成为身边人经常提起来的事,类似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等也都时常见诸于媒体。

  钛媒体此前发过一篇@ZHOUWENF 的文章《出租车电召应用的产品需求分析误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称,为缓解打车难,各地也都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只有政策方向、没有技术保障,各方沟通不通畅;业务的产生以随机耦合为主,缺乏可预期的、有计划的招车和调度机制。出租车电召系统需要很大改进。

  文章发表后立刻遭到有的读者批评,说是此文所说的问题,一个嘀嘀打车全解决了。还有读者评论,指望管理机构,不如指望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永远比管理机构快。

  《出租车电召应用的产品需求分析误区》文章作者也直接回应,“嘀嘀打车”类也可以在技术上基于“合乘”作适应性改进,但是对于合乘的核心“分段多重计价器”,涉及到政府管理机构,这确实是绕不过的坎。当然如嘀嘀打车打车运营得不错,那是因为市场很大,需求很强列,只需提供一小部分功能就能获得用户支持。行动了,开发出产品了,就是当前App打车应用软件的价值和意义。只是,推动行业的产业信息化升级,才是终极出路。

  打车软件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未来能走多远,现在的一窝蜂而上究竟有多大合理性?

  据新闻晨报报道, 现在打开苹果的应用商店,搜索“打车”关键词,去年以来竟有达30款左右的打车软件。且从发布的时间来看,2013年以来不足3个月,就有近10款打车软件出现。

  “快的打车”总经理赵冬说,“快的”在去年7月推出时,国内市场上并无同类产品出现,但到了年底,就有差不多十几款类似软件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传统出租车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打车软件;甚至部分上市公司也进入这个市场,如国民技术,该公司主营业务是超大规模信息安全芯片和通讯芯片产品设计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和销售,今年在苹果App商店上线了“一招打车”。

  除了打车软件数量的增加,打车软件在市场开拓方面步伐放开。“快的打车”今年1月从杭州市场扩展到上海,不足3个月,接入的出租车司机有6000多人,每天下单量有6000多单,且实际成交量达70%多,上海已成为公司的主要市场。滴滴打车、摇摇招车等也纷纷从北京向上海、广州等市场扩展。

  什么是打车软件?

  和“团购网站”一样,打车软件APP并非国内首创。英国有Hailo,美国有Uber,而且都在过去两三年中获得风投的青睐,融资规模多在数千万美元。其中,Uber在2011年底就获得第二轮32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来自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和高盛等。此外,以色列的打车应用GetTaxi也从本土扩向美国,且在去年获得2000万美元融资。

  打车软件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苹果手机的应用商店中下载了“快的打车”,打开后输入手机号等简单信息,输入出发地(会自动定位当前位置)和目的地,选择时间等,确定后,不到一秒中,记者即看到下单成功的标签,同时出现的有出租车司机的车牌号和地理位置。

  价值究竟有多大?

  这类打车软件的主要卖点,在解决高峰期或天气恶劣时“打车难”的问题,同时帮助出租车司机降低“空跑率”。

  国外打车软件获得资本认可,国内打车软件也正成为风投资金“瞄上”的目标。此前,摇摇招车已获得红杉资本的数百万美元投资,且已启动了第二轮数千万元的融资。“快的打车”此前已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目前也正与数家风投公司接洽。

  但对于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目前市场质疑声不少。“快的打车”的赵冬坦承,此前有打车软件试图向用户或出租车司机收取一定费用,作为收入,但因市场竞争太激烈,不得不免费。“目前就整个市场来说,还处于成长阶段,所有的打车软件都在培育整个市场,真正要看到市场格局的变化至少要到今年年底。”

  新媒体专家魏武挥表示,现在打车软件,现金主要在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流动,打车软件只是一个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价值并不高,如嘀嘀打车这样的独立APP,其未来最好的归宿可能是被某家巨头收购。而一些传统的出租车公司“触网”做APP打车软件,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跨平台呼叫。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客服二维码

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

扫码添加学委,帮你支招!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