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有望把撮合交易双方成本降到最低

DoNews 2013-12-30 17:32:07

信息的流动让实物的流动变得更随意,附加成本近于零,这样Uber有望把撮合交易双方的成本降得很低。

  据说美国人对自助租车应用Uber潜在价值的最新估计是1000亿美金,也就是另一个Facebook或者亚马逊,或者腾讯。

  互联网相对于传统世界的本质是,以字节为载体的信息的流动近乎零成本,信息之间的组合以及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流动近乎零成本,进一步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近乎零成本,变得随时、随地、随意。

  延展这一逻辑,下一个大时代的可能模式就是:信息的流动让现实世界的实物的流动也变得随时、随地、随意,“附加成本”近于零。

  这就是Uber千亿美金估值空间的逻辑。

  Uber是从自助租车起家的。基本形态是:我失业了,于是开着自己的小破车在Uber上找活儿拉,养家糊口。它有更精彩的未来。衍生形态1:我今天开车从王府井到中关村,座位空着也是空着,于是顺便搭上一个同路的人,收点运费也好。衍生形态2:我有辆车,今天不开,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租给一个需要的人,收点租金挺好。

  相比于基本形态,两种衍生形态的最大好处是成本低很多。如果我特意开车去接你,那费用就高。如果我本来就要去某个地方,顺便载上你,我的附加成本就几乎为零,那收费也就会很低了。比如我现在从王府井去中关村,打个出租需要100块,但其实现在有很多辆私家车都从王府井去中关村,说不定其中一辆只需要5块钱就愿意带上我。关键是,我们得有个渠道相互知道对方的需求。

  这其实是,当一个模式成熟后,服务提供者增多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当供应者从专业的人扩散到大众人群后,其成本的下降是相当大的。

  这种需求一直存在,Uber有期望把撮合交易双方的成本降得很低。说白了,Uber就是利用信息之间的零成本流动和匹配,成功的降低了物流的撮合成本和交易成本。

  人们一开始把亚马逊当作“买书的地方”,现在改成“那是我买东西的地方”。正如亚马逊的进化一样。Uber的口号从一开始的“每个人的私人司机”换成现在的,“生活方式遇上物流的地方”。

  Uber想成为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类交通和物流服务的“数字网络”。它之前可让你用手机叫车,之后它可以利用同样的后端技术,吸引你使用各式各样其它的配送服务,比如食物、衣服和圣诞树。最终,跟亚马逊神似,它能成为类似于通用工具的服务,成为你获得物品和到达目的地的方式。

  Uber可能实现“所有权社会的死亡”。随着Uber搭乘费用变得越来越便宜,人们拥有自家汽车的需求就会降低。Uber可能将采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来消除对人类司机的需求。

  Uber的租车模式在国内有几家模仿者,它们享受到同样的前景,受到腾讯、阿里、携程等巨头大额投资。不过如果把“当生活方式遇上物流”这个灵魂抽象出来,对应这一需求的还有一家企业。请听一听几天前纽约回来的刘强东对媒体说的一段话:

  说了好多年的O2O,一年时间可以大部分城市实现。我们商超10分钟送达,10分钟之内把要的东西送到家里去。1小时、2小时都会成为历史。利用我们在全国的物流体系,按照O2O的属性和性质,把它分成一个小框子,我们保证任何一个时刻,在这个框子里面,总会有一个京东的送货员在里面,格子里任何的客户任何的时间点,有需求我们可以做到10分钟和15分钟把东西送过去。

  不是每个产品都是库存的,大量的传统店面、厂家、代理商的库存资源都用起来,而不是我们先到京东库房取,然后到客户手里。实际上我们就是整合资源,每个店都有自己的库存,甚至包括便利店,我们要把库存整合起来。

  新的一年要求所有的三、四线城市,要求把过去的两天送达,全部做到2小时内送达……

  峰哥窃以为,京东做的这个东西,跟Uber梦想满足的需求的本质是一致的。我现在需要一个东西,它能从某个离我最近的地方找到,并且把它用最快、最便宜的方式送到我的手里。That is all。

  实现方式是不同的。京东用的是自己的物流,Uber用的是第三方的。但只要掌握了足够的需求,物流是可以开放出去的。比如京东之前就是自己进货再卖货,现在也在帮别人卖货。只要需求在自己手里,掌握住源头,接入供应商是水到渠成的。

  将来你在一个电商网站输入“烤架”,出来的可以不再是要“出售”的商品,也可以是要“出租”的商品,这个待租的商品可以是这家网站的,也可以是峰哥的,我把它放到这网站上委托它出租,挣点零花钱。

  将来你自己有辆车,每天上下班穿梭在北京城里,只要在某个APP里共享你每时每刻的位置,那么随时都可以收到通知:有个人现在距离你100米,想搭车前往你家所在的小区,给你20元,成交吗?

  放眼中国,只有京东占住了“商品”和“物流”这两个关键词。它是有机会实现Uber的梦想的。

  可能这也是腾讯、阿里、携程们巨资收下类似Uber的企业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腾讯,它掌握了人流和需求。它更可能知道峰哥在什么时候需要去哪里,或者猜测出我需要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更快的PUSH它的解决方案给我。

  中国跟美国的一大不同是,中国是“以重带轻”,美国是“以轻带重”。重是指的资产,轻是指的模式。比如,美国Twitter,靠这一轻博客的模式吸引了名人和用户,雅虎并没有机会。但在中国,新浪微博是靠名人和用户做成功了轻微博这种形式。比如,美国Facebook,靠SNS这一模式粘住了用户,传统的几家IM并没有胜出。但在中国,Qzone和腾讯其它产品,靠被QQ粘住的用户做成功了SNS这一模式。

  所以美国的Uber在中国的对家很可能是大家伙。比如腾讯、阿里、携程。比如京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一大差异是,美国的人工是很贵的,而中国的人工是便宜的,而且充足的。这就是京东们养着那么多的送货员,而且中国的送货时间远远快于美国的原因。所以,如果手里掌握了大部分的车,以及全职或者兼职的快递员,那么谁就在这个模式的跑道上占领的先机,从而发展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Uber的变种。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客服二维码

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

扫码添加学委,帮你支招!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