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番折戟 Uber缘何成为众矢之的?

36氪 2014-12-10 09:36:23

不光是在印度,Uber在进军国际市场时,经常受到“排挤”。除了本身的疏漏,还有来自政府的监管,以及传统打车行业与本土创业公司的竞争。

近日Uber在印度被禁,因上周一名使用 Uber 的女乘客遭到了司机的强奸,而这名司机没有运营执照,车上也没有按规定安装GPS,更严重的是他曾三年前犯下强奸罪。由此,Uber筛选司机的过程遭到大众质疑,印度当局认为Uber有违法运营之嫌,颁布了在线出租车预约服务的禁令,并警告司机若再使用Uber揽客将会受到罚款。

这次Uber被禁是为了保护女性的安全,印度表示,2012年一起巴士强奸致死案举国震惊,印度人民要求政府实施更严厉的法律保障女性权益。不过众所周知,印度强奸案频发且缕禁不止,此次事件中,Uber没有排查人员背景是有重大过失,但考虑到印度本身的治安情况,多少还是为Uber感到惋惜,另外,如果保护女性是禁止在线出租车预约服务的理由,那么同时被叫停的应该还有印度本土打车软件Ola才对,若没有的话,那印度当局的用心又另当别论了。

不光是在印度,Uber在进军国际市场时,经常受到“排挤”。观之Uber 在各个国家和城市的业务情况,除了本身的疏漏导致事故而遭禁,还有来自政府的监管,以及传统打车行业与本土创业公司的竞争。下面就来看看Uber在欧洲、亚洲以及美国本土和加拿大的遭遇的一些困境——

欧洲

今年5月,因抱怨私家车非法抢活,英国持证出租车司机联盟就计划在伦敦制造交通堵塞事件来抗议 Uber的出租车叫车服务。因为Uber在英国不会审查司机的身份,按照行驶里程和乘坐时间计费,且并不过问司机本人是否持有出租车运营证照,这样一来就冒出了很多“黑车”,遭到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极度不满。

在德国,由于Uber的服务对象非法承运,柏林、汉堡等城市都出台了针对Uber的禁令,但Uber看好欧洲快速增长的市场,仍铤而走险继续运营。结果,Uber的嚣张态度激起了德国出租车服务协会的强烈不满,一纸诉状将Uber送上法庭,就在今年8月,法兰克福地方法院发布临时禁令,在全德国范围禁止Uber服务。

今年10月,因涉嫌UberPOP虚假宣传,Uber在法国又被起诉面临罚款,再往前推,今年1月的时候,Uber也遭到过法国的暴力抵制,原因是出租车司机担忧Uber等互联网叫车服务威胁到他们的经济收益。

而在荷兰,Uber私人和豪华车服务和阿姆斯特丹合作虽然被认可合法服务,但四名没有执照的司机使用UberPOP载客,被故意冒充乘客的检察官逮个正着,荷兰当局发誓采取行动,可想而知,Uber 又被禁了。

Uber的业务在全球分布来看,欧洲所占的比重并不大,10月公布覆盖的128座城市中,欧洲地区仅占20座,主要分布在法国、英国、荷兰。不过大体来看,反对的多是传统打车行业,而公众并没有持强烈排斥态度,比如此前一次伦敦抗议后,Uber的用户反增850%。

跟欧洲文化和当地传统行业有关,互联网公司好像都难以在这儿顺利开疆拓土,巨头如Google 也没能玩转儿,不过欧洲市场一片大好且没有本土竞争者,Uber当然不会放弃这块肥肉。

亚洲

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Uber的受阻主要来源于本土创业公司的崛起。

特别是在中国,出租车打车软件激烈角逐之后剩滴滴、快的两家独大,并由打车扩展到商务用车的易到、一号专车、滴滴专车、还有从传统租赁服务衍生而来的AA租车...... 选手众多,Uber 和它们的业务都有重叠之处,而且大家都面临政府的监管。

东南亚的打车软件也有点多,如GrabTaxi、Easy Taxi、Hailo等。尤其是自称东南亚第一大的 GrabTaxi在4日又宣布获软银2.5亿美元投资,创始人Tony又表示仍将专注东南亚打车市场,暂时不会向东南亚以外的地区扩张,也不会往打车以外的领域发展,摆明了要和Uber一争高下。

今年7月,首尔市政府在一份声明中称,韩国法律禁止未注册的私人或租用汽车提供收费的运输服务,因此Uber是非法运营,将被全面封杀,而接下来韩国将复制类似Uber的软件专门服务于合法出租车。可能韩国觉得什么都是它的,所以要做一个自己的Uber,不过可以看出Uber在韩国的阻碍并不是来自于传统行业的反对。

在日本,Uber仍面临错综复杂的监管障碍,而且当地的出租车服务较充足、质量也普遍良好,因此,Uber在日本拿的并不是出租车营业执照,而是旅行社执照。它选择与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并可以使用Uber预定出租车网络上的出租车,此次手法相对进军别国时较温柔,Uber也没有招致封杀。

亚洲的互联网氛围给予了Uber快速发展的优势,传统行业在这儿并没有欧洲市场那么大的反对。Uber的受阻主要还是来源于政府监管和竞争压力,不过市场的火热发展也会让制度趋于完善,也可以看看Marc Andreessen怎么说。不过选手这么多,未来Uber可不一定能在亚洲市场分到一杯羹。

美国与加拿大

如果你觉得Uber是发源于美国,所以能在本土市场如鱼得水,那么就错了。

连美国本土一些地区如奥勒冈洲波特兰也宣布:立即停止和终止Uber在波特兰市范围内的运营,直到其获得了适当的许可,这期间如果有司机使用Uber就会被罚款。而这一次的原因,政府表示是 Uber的模式涉及到“私人雇佣运输服务 ”违反了规定,名字有点长,但其实说的就是Uber本身的业务。

温哥华现在应该在研究Uber的模式,因为在今年10月,温哥华政府就表示,未来六个月暂停核发的士牌照,要利用暂停发计程车新牌照的半年时间,来研究类似Uber的营运模式如何融入市场,又可能产生什么冲击效应,来改变现有计程车规管法令(没说6个月之后就可以用Uber了)。许多的士公司也警告旗下的司机不要加入Uber,否则就会被开除,不过Uber仍然大张旗鼓地在温哥华招兵买马。

另外,Uber在本土也存在一些竞争对手如Lyft、Sidecar、Hailo,还有看见细分市场进来的“搅局者”,如专为儿童提供打车服务的Shuddle。偶尔和竞争对手掐掐架,你坐我司机的车挖墙脚,我就给你的司机订单退单让你没得玩儿,遇到这种事情也很闹心,但总比整个城市都封杀来的好。

再来就是Uber本身的问题,而且Uber的司机都起来反对了...... 我说的就是几年10月那场示威抗议,在美国,Uber的司机在6大城市(旧金山、圣地亚哥、洛杉矶、西雅图、华盛顿特区、芝加哥)举行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抗议,他们要求Uber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并允许顾客提供服务小费,因为Uber此前提高佣金抽成比例、打压票价,还不允许司机收取小费,而纽约的一些司机则以“关闭Uber的应用”的方式来表达抗议。

细数来,Uber的问题被归纳成了以下几点:

1. 价格战让司机的收益变少;

2. 规定不允许收小费;

3. 评级模式让人爱恨交织,客人决定评星等级,直接影响司机的评价和接客收益,客人没有评价的话可能也会让司机名誉大跌;

4. 根据供需的定价策略,高峰或特殊时期,Uber会坐地起价,有人在夜间使用Uber的服务,结果在 Instgram上面贴出了415美元的Uber账单,这种变相“宰客”行为,在司机看来侥幸能跑一单倒是高兴,但是顾客不满意,而且并不能持续发展;

5. 安全问题,一是Uber的乘车提醒可能会让司机分心,再就是Uber对司机的筛选,不过问Uber司机是否有出租车运营执照是因为Uber本支持私家车载客,但至少应该建立机制以保证平台上的司机是安全可靠的,这一点Uber还严重欠缺;

6.Uber和司机的关系(笔者理解为传达给司机的理念),顺便Google了一下,Lyft貌似是没有遭到过司机抗议的。

跟美国的大环境也相关,Uber并没有遭到太多来自政府的限制和禁止,虽然也有但毕竟本地市场便于从中斡旋,反倒是Uber自身的体制引起了不小的反对,这种“民心向背”比之竞争与政府封杀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Uber在全球的扩张,一路高歌猛进也多番铩羽,即便Kalanick站出来表示,希望Uber未来能够“低调”些,但这家被估值400亿美金的公司想不引人注目都难。通篇看来Uber好像问题不少,但连连折戟不代表英雄末路,可能Uber正是不断地去快速试错来寻找进入市场的最好方式,要知道正是因为有了Uber,才有了后来的Uber for Everything!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客服二维码

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

扫码添加学委,帮你支招!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