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于品质旅行的重大意义

杨青锟 杨青锟 2015-04-08 09:17:20

一般来讲,更好的服务是需要更高的成本,但笔者发现在服务的某些环节只需要较小的投入却能带来超乎想象的效果,那就是新媒体的运用。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杨青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旅行出行需求已不再满足于能出行,品质已成为旅行体验越来越重要的诉求。但品质又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可能包括了服务、性价比、行程设计等多个维度,今天笔者只选择“服务”作为其中一个切入点讨论这个话题,一般来讲,更好的服务是需要更高的成本,但近段时间经过笔者的观察与实践,发现在服务的某些环节只需要较小的投入却能带来超乎想象的效果,那就是新媒体的运用。

新媒体于自由行

新媒体,这年头几乎成为微信的特指,事实也是这样。据笔者观察,国内提供新媒体客服的旅行服务商应该很多,但把这项服务做到极致的却不多,因此当一家OTA打出“7*24”小时微信客服提供“贴心不贴身”的服务时,笔者还是小小的吃惊了一把,因为这一步迈的很大,根据其官方公众号的发布,笔者看到其沟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咨询、紧急帮助、嘘寒问暖甚至“搭讪”服务,好吧,当大家都认为旺旺于淘宝是标配服务时,为什么旅行服务不能有类似即若即离的即时沟通服务呢?事实上,这样的沟通方式严重的拉近了客人与旅行服务商的距离,建立了可靠的信任,使得旅行体验呈几何数提升,并为客人提供了容易上瘾的安全感,这样的服务国内游需要之,出境游更需要之;需要注意的是,这家OTA所售的产品为100%自由行,即一般意义上认为最不需要服务的产品,正是因为新媒体客服方式的引入极大的改善了自由行的体验,解决了客人无依无靠的痛点,同时还为商家带来二次销售的机会。

新媒体于团队游

既然新媒体客服都能应用到自由行产品,那么团队游是否需要呢?笔者给出的答案是:“更加需要”。众所周知,团队游一直以来背负了较多的争议,并被打上了N的标签,几乎就不是品质游的路子,但在近期笔者参加了国内某知名OTA的团队游后发现,至少就本次体验而言,团队游的质量已较过去有了质的飞跃:吃、住、行、游、购环节均如此。但仍存在衔接过程生硬(生产流程的天然问题)、团员之间生疏感强、气氛不够融洽及团队结束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问题,而笔者发现,若引入新媒体,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心动不如行动,笔者马上在大巴车上临时开建了一个新媒体群,结果还真如笔者所料,效果非常显著,列主要的作用如下:

1、克服初到目的地的“无依靠”感。团队出行,一般都是自行乘坐大交通到目的地,这个过程,大多数情况并没有全陪跟随,而团员之间又不认识,基本属于“单兵作战”,如果在出发前,由组团社提前建立了该出行团的新媒体群,那么目的地导游和团队之间就会建立多个层面的联系,甚至会非常合理的讨论目的地的行程、天气、接团地点以及相互自我介绍,可想而知这会带给团员较强的可依靠感,同时该群的建立由于团员之间信息的互通,也可能较大程度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急速搭建融洽环境。由于相互不认识及性格的原因,一个旅行团的成员之间正常情况下需要几天甚至快结束时相互之间才能比较的熟悉,但一旦出行前便启用了新媒体群,成员之间及与导游的见面由于有了提前的“勾兑”自然便成了老朋友见面,这样的情景下相互之间生疏感迅速减退,迅速实现“线上”到“线下当面”的沟通切换。

3、互帮互助,拉近距离。互帮互助不需要新媒体的应用也可能发生,但是有了新媒体的应用,可以较大程序提升的效率,而且有的情况下只有新媒体的应用才能使得这种“互助”成为可能,以团队游中的拍照为例,每到一个景点,团员无不是一通狂拍,但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主动去拍同行的团友,而洽洽很多场景下只有团友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或是抓拍自然的瞬间,但从心理学层面上,很多人并不愿意上杆子做这样的事情,如果这时有了新媒体群,相互拍照并上传到群分享便成为了可能;而这样的举手之劳却又呈几何数提升了团员相互的旅行体验,甚至产生一个大家庭的感觉。

4、有利于导游工作的开展。在笔者参团开了新媒体群中,发现导游不止一次通过这个群询问大家的位置(虽是团队,但行进过程中不同人快慢还是差别很大)和交互,甚至当团结束时,大家进入了火车或是机场后,导游还在通过新媒体群询问大家的情况,噢,不仅如此,当第二天团员到家后,导游又进行了二次确认,可以想象,不利用新媒体很难实现这样的效果。

即使新媒体可能产生如上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为什么这项服务还没有普遍应用呢?笔者认为一方面与行程管理者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多年的操作习惯使然,当然增加这个流程还是会涉及一些人力投入,但笔者认为可能是笔“赚钱买卖”,随举二点理由:1、保持老客人的粘性和活跃度;2、提供“大数据”积极的想象空间。所以,这种四两拨千斤,小投入大回报的新媒体旅行应用笔者是极力赞同的。

杨青锟
杨青锟
个人主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

已发表文章 46 篇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杨青锟-现蘑菇车联运营总监,他于2004进入文旅行业,先后服务过:Sinohotel.com(入境互联网)、中青旅、阳光出行、中发乐游海外事业部、海航旅游投资集团、中赫集团太子城项目等“不同产业+文旅”企事业单位。擅长产业咨询、交通规划及投资分析等领域。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刺猬

2015-10-10

0
回复

根据Travelzoo(旅游族)的调查数据,在线旅游行业的移动端预订已经广泛普及。旅游族目前40%的购买来自于移动端;同程网2015年元旦小长假出游预订有近8成来自手机客户端。Travelzoo中国区CEO洪维表示,移动端预订决策时间更短,转化率明显高于PC端。

至于分享旅游体验,用户多选择微信(占78.4%),远超微博的8.5%和其他应用和网站。由此可见,手机端分享旅行虽然已经蔚然成风,但是APP显然无法同微信匹敌,微信一家独大的势头愈演愈烈。

在旅游类产品资讯和内容分享大量涌向微信端的时候,旅游类微信自媒体的广告营销收入却呈现出了不成正比的清冷。

有甲方投入了大量营销费用,在百万自媒体大号上进行投放,最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是自媒体不够优质,也不是推广没下血本,而是被CPM付费模式深坑一爹。

自媒体报出渠道价格,甲方一次性付费投放,不管效果,不论反馈,这样粗放的广告付费模式对双方都是一场不计后果的豪赌。对于甲方而言,无论投放效果好差都必须支付先前定好的价格;对于自媒体而言,辛辛苦苦接了一单,转换率再爆表,最终也只能收获一份“死工资”。

不是每个甲方都爱这样玩心跳加速,更不是每个甲方都能承受投放失手后痛的领悟。

因此,旅游类甲方对于自媒体的投放慎之又慎,加上不少旅游网站和平台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产品推广,于是造成了现在这种反常情势:旅游信息向微信自媒体集中,旅游营销却纷纷逃离微信自媒体。

但细细想来,放弃自媒体这块越来越大的营销“蛋糕”未尝不令旅游类甲方扼腕叹息。怎样才能转变这种可望而不敢及的形势,让营销结果处在甲方和自媒体都可预测、可承受的范围内?



其实不难。究其根本,是营销效果与营销费用的合理关联。对自媒体而言,基础渠道费用(即CPM计费模式)的确可以为广告收入“保底”,但效果转化费用(即CPA计费模式)往往能带来更大的惊喜。

今年八月,一道与艺窝疯合作,通过这种组合广告模式在50多个自媒体上进行投放。数据反馈显示,甲方“艺窝疯”在整个七夕期间销量的30%都来源于这次投放,而被选中的50多个自媒体也收到了高于期望值的收益回报。

双方通过这种“CPM+CPA”模式合作的效果之好,令人惊叹。

广告投放的组合计费模式所带来的效益是长久的。一方面,多数甲方乐意采取这种方式,让投放效果和投放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而且水涨船高,广告取得的转化率越高,甲方也愿意支付自媒体更多的报酬。

另一方面,自媒体越优质,收到的回报也就越高。长此以往,不仅仅是旅游类自媒体,其他领域的自媒体营销都能一改以往的“豪赌”模式,达成合理的“劳资分配”,进而提高甲方在自媒体的广告投稿频次。

让甲方与自媒体互利共赢,这就是CPM+CPA组合计费模式带来的效果。

客服二维码

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

扫码添加学委,帮你支招!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