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文章 报告 企业 职位 视频 商机 人脉

共有10000+条符合条件的结果

排序:

一中国公民旅游期间失踪,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紧急提醒

据塔吉克斯坦警方信息,日前,中国公民郑某(女)在只身赴塔吉克斯坦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人迹罕至的巴塘河地区“自由行”式旅游期间失踪。驻塔使馆接报案后第一时间照会塔方,要求立即进行搜救。驻塔大使、参赞及有关领事负责人分别约见塔主管部门领导,敦促塔方尽一切努力搜寻当事人。塔方告,郑某迄未找到,搜寻和调查工作仍在继续。 驻塔使馆再次提醒赴塔中国游客务必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必要避险措施。需选择正规旅游服务机构,对个人“自由行”“探险行”做好风险评估。
2023-08-17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今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

中国旅游研究院2月20日发布报告预测,2023年旅游市场全年“稳开高走,持续回暖”,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73%,约恢复至2019年的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9%,约恢复至2019年的71%。2023年全年入出境游客人数有望超过9000万人次,同比翻一番,恢复至疫情前的31.5%。
2023-02-20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破1.3亿人次,花费1152.9亿美元

2017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花费达1152.9亿美元,相比2016年1098亿美元增长5%;出境旅游呈现“消费升级、品质旅游”的特征与趋势。
2018-03-01

韩国首尔成为中国旅游热门目的地,中韩航班恢复至73.4%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自中国出境游恢复以来,韩国首尔成为中国旅游热门目的地的Top1。大韩航空中国地区首席代表朴耀翰透露,截至2023年10月,大韩航空已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14个城市恢复了中韩航班的运营,每周航班量恢复至169班,相当于2019年的73.4%。此外,中韩航班的整体恢复也十分可观,中国大陆-韩国航班量在今年第42周达到779班,恢复率达66.2%。 朴耀翰指出,赴韩旅游的主要目的集中在商务、留学和探亲,游客占比约为10%。随着中国恢复为外国游客发放旅游签证,访韩的中国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暑期8月单月访韩中国游客人数达到了约26万,是去年同期的8倍以上。(北京商报)
2023-10-26

携程商旅携手南航  “新常态”下重塑新竞合

据悉,南航股份和携程商旅将联手拓展企业客户领域,并借助彼此的优势资源提高企业客户的服务质量。
2015-07-28

途牛:中国国庆假期出境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倍

途牛发布的报告显示,中秋国庆假期的旅游产品预订和出游热潮已经提前开启。从8月初开始,途牛平台上的中秋国庆团期旅游产品迎来了一波预订热潮。随着假期的临近,用户的出游热情不断释放,预订量快速增长。面对放假安排的灵活性,选择带薪休假、拼假出游的用户不在少数。预订9月23日出发的用户中,有近30%的用户出游行程将延续到中秋国庆假期。 长线目的地的热度也显著上涨,特别是适合赏秋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南气候宜人的地方。自驾游也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其中广西沿边公路自驾的热度涨幅达128%。此外,出境长线游也备受关注,今年中国国庆假期出境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倍。预计中秋国庆假期将促进国内长线旅游和出境游的修复。(澎湃新闻)
2023-09-21

“你好!中国”旅游展在泰国曼谷举办

10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驻曼谷旅游办事处联合泰国正大集团大众有限公司、泰国正好旅运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国航、中国南航、海南航空、四川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航空公司共同举办的2023“你好!中国”旅游展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新闻网)
2023-10-24

携程上线“中国旅游指南”服务外国游客

自今年3月底,入境游开始全面恢复,逐渐回暖。恰逢杭州举办国际赛事,进一步激发国际友人来中国旅游消费的意愿。为更好地服务入境旅游的外国朋友,携程推出“中国旅游指南”,在其国际版Trip.com上线。“中国旅游指南”包含酒店预订、旅行建议、交通出行、支付方式等多个板块,让外国友人可在线预订酒店、门票、车票等,获得自由自在的旅行体验。同时,还制作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热门目的地城市专题页,集中展现各城市的景点、酒店、餐厅等旅行必备信息,方便外国友人出游。 自今年3月底,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以来,中国入境游有序复苏。携程数据显示,入境游订单第三季度环比第二季度增长34%。可以预期,随着签证的便捷化,以及类似“中国旅游指南”服务的推出,将吸引更多游客来到中国旅游、消费。
2023-09-27

搜索问题反馈

爆料 订阅 投稿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