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科技:如何实现“1+1>3”?

黄亚男 环球旅讯 黄亚男 2018-10-11 07:42:13

能够切实为景区运营发力的、被吃透的科技才算是真正的旅游创新。

【环球旅讯】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游客需求的转变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人们对旅游体验和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目的地景区也从“走马观花”式的游玩转向沉浸式的体验,这都要求着目的地景区在内容运营和服务上作出应变,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惊喜。

而科技则是目的地景区大加利用的一个手段。从景区信息管理系统到景区内的一个语音导游App,从炫目的VR虚拟场景和人工智能识别到实用的微信门票预订,科技不仅能给游客带来花样百出的体验,还能帮助目的地景区提高从园区内管理、产品优化到精准营销等多个环节的运营效率。可以说,科技在景区运营商和游客间打造了更流畅的交流平台。

在10月10日的2018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峰会现场,银科环企总裁殷文、德国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李朝晖、欣欣旅游目的地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明昆、虫洞翻译官首席执行官李春阳就“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如何借助科技创新优化游玩体验,提升运营效率”的主题展开了讨论,该环节由环球旅讯 CEO李超主持。


从左至右:李超、李朝晖、殷文、张明昆、李春阳

两个视角:旅行者VS运营商

目的地景区的升级转型是以游客的评价为风向标的。座谈环节的开场,主持人就邀请四位嘉宾以普通旅行者和旅游业内人士两种身份谈了现在目的地旅游的痛点。

从旅行者的身份来看,出境游中的语言不通、文化隔阂是李朝晖和李春阳都提到的痛点。而且,李朝晖还特别强调了旅游前海量信息的搜索和转化也是一大痛点。

信息的割裂这一点殷文也提到,从普通旅行者角度,他认为现在景区的实时信息无法快速传达给游客,比如景区的停车场信息、项目排队信息。“而且游客在旅游中的信息常呈现碎片化状态,没有一个系统化、组织化的信息平台,这就会给游客在行前、中、后带来很大不便。”


银科环企总裁殷文

银科环企为主题公园、景区景点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信息系统支撑助力目的地模式转型和高效发展。其于2017年被石基控股收购。

殷文也随即站在从业者的角度对信息割裂这一痛点作出了分析。他认为其关键可能来源于业态的分裂。

“在一个目的地或者全域的范围之内,可能会存在如酒店、景区、餐饮、交通等等业态。这些业态即便在同一个业主之下,在运营当中也是相互割裂开的,至少不是一个有机运营的整体。”

张明昆认为,现在目的地缺乏深度游和品质游,当地文化特质的解读在旅游产品中也不足。“景区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大家创新的难度会比较高,景区产品同质化严重,就像我们看到很多景区玻璃栈道推出来之后,跟风的情况非常多。而且在营销上,如何打造景区的独特定位,实现精准营销,这也是一大痛点。”


欣欣旅游目的地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明昆

小应用,大改变

在景区的技术开发上,已经有不少引人瞩目的案例了。飞猪对“未来景区”的构想就是其一。

9月21日,飞猪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样板间,推出首个“未来景区”。据悉,飞猪在智能票务、景区大脑、智慧导航、旅游新零售、物联网及支付上利用技术和阿里大数据的赋能,提供智能解决方案,譬如游客刷脸入园、利用智能化导览平台,帮助游客导航、导游的同时也发放景区内商业权益,制造更多“二消”机会。

在景区与科技结合的案例中,殷文分享了银科环企的合作。“今年在秦皇岛为客户开发了定制大屏。通过大屏上实时显示了人流情况、门票销售状况、天气的情况、停车场空位等信息,在黄金周、暑假期间,景区的运营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张明昆提到了数字敦煌。敦煌壁画的数字化工程是一个漫长的对敦煌壁画学习、保护和技术开发过程,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在利用数字图像和虚拟技术开发的莫高窟虚拟漫游系统中,游人既可以欣赏莫高窟石窟外景、洞窟建筑结构,又能跟随电子向导进入洞窟内部,身临其境地欣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同时通过演示厅的多媒体节目展播,可以更详细地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他也认为,科技的创新并不一定只是技术层面上的创新,还有模式上的创新。景区在优化运营上也并不一定非得通过AI、VR这种高科技,有时候一些简单的模式创新反而更有可能贴切戳游客痛点、给景区目的地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今年我们给福建永定土楼做了一个很小的应用,就是景区导游的预订、支付和评价系统。一方面可以让游客快速便捷预订导游,同时也方便景区对导游的管理,游客的评价能够起到一定监督作用。”

李春阳则从科大讯飞、百度、谷歌公司纷纷推出翻译机开始谈起。“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是翻译机器行业的质变,因为这是第一次C端用户为翻译机器买单。这个行业的热度也说明了现在翻译技术、核心算法的落地成功。而现在我们就是把这种翻译技术落地到旅游场景中。”


虫洞翻译官首席执行官李春阳

李春阳介绍,虫洞翻译官加入了携程Oasis Lab的创投孵化器,未来对出境游场景化数据的整合也能更好地为游客出境游的语言沟通服务。

景区要先把技术用透

高科技的引入是一方面,但能否成功嫁接、服务于景区的运营又是另外一方面。

面对现在很多动辄上百万的智能设备却并不得用户欢迎的尴尬场景,殷文也直言,当前景区的运营者并不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而是缺乏把技术用透、用扎实的能力。“暂且不提区块链、物联网这些高科技的手段,就拿一个简单的景区信息系统来说,很多景区都没完全开发出它的功能。”

殷文认为,在移动端、数字化等很多方面,中国已经走到世界前面了,但是中国却没有合适的承载土壤。

“有一些先进的外国景区运营商,当落地到中国时,却发现运营系统、门票系统都无法用,技术投入到产品的运营和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落差。此外,景区运营者的执行能力也至关重要。就算采购了几百万、上千万的系统,不去使用或者没有结合景区的服务百分百开发,也是无用功。”

张明昆认为,任何技术的创新应用,无非在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从企业来讲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从游客的角度讲就是体验的问题,只要满足这两点需求的都是好的技术。

“具体来讲,我看好两个趋势。首先SaaS模式应用能够降低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其次大数据的应用也有很大想象空间。比如说能帮助景区在精准营销、人群画像定位、促进二次消费行为上搜集信息。

李朝晖表示,德国旅游局现在对大数据应用很重视。在2018环球旅讯峰会&数字旅游展中也针对智能语音助理的需求与一家供应商实现了合作。


德国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李朝晖

“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可以将已有的海量信息结构化、系统化,以更加智能的形式传达给游客。德国国家旅游局在中国市场已经有20年的历史,在全球有60年的历史,我们的内容信息包罗万象。利用智能语音对话助手向游客提供旅游信息、解决困惑,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在话题终结,主持人提到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定制游的妙计旅游,从C端转向B端也是越来越多定制游公司的一个方向。

李朝晖表示,德国旅游局现在正在和妙计合作一个培训计划,下周将会展开一个发布会,将会是一个闭环合作。“德国旅游局曾经做一个B2B宣传和培训产品,没想到最后吸引了很大一部分C端的客人。对目的地来讲,其实2B端产品也能够被C端用户接受,B端和C端的界线其实已经很模糊了。”

张明昆则提到了近两年的“导游自由执业”,他认为C2B也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旅游和传统制造业不同,是一种服务性质的行业。在行程定制这种强调个性化需求的应用上,从C端发起,向旅行社提起个性化服务诉求也有很大想象空间。”

李春阳表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B2C是一个可考虑的模式。“尤其在旅游行业,不需要承担昂贵的流量成本 。”他也认为这是未来旅游创业的一个可考虑方向。

黄亚男

环球旅讯

欢迎吐槽和爆料,多沟通~更多消息分享欢迎联系flymer@traveldaily.cn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客服二维码

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

扫码添加学委,帮你支招!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