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再推扶持政策,这次又能“扶”旅行社多远?

何雯静 环球旅讯 何雯静 2021-06-10 08:00:08

扶持政策通知下发后,有人看到了曙光,也有人抱着更多的未知。

【环球旅讯】6月2日,文旅部发布《关于加强政策扶持进一步支持旅行社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主要从市场优化、金融扶持、普惠纾困三大方面为旅行社降压。

消息一出,业内人士有的倍感欣慰,发朋友圈点赞;有的认为只是杯水车薪,想打翻身仗还得靠“自身硬”。

01

扶持政策,无疑是小微企业的福音,大企业的缓冲带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个月,全国已有超过10000家旅游企业倒闭。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文旅部统计的旅行社总数略微上升,但参与申报统计的旅行社数量比2019年第四季度少了1044家。

还有一些旅行社日子也不好过。南湖国旅在2020年10月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约270.8万元,被列入失信清单。凯撒旅业2020年的财报显示股东净利润亏损6.98亿元,同比下降655.74%。

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参与文旅部统计调查的旅行社仅30970家,勉强回到2019年第四季度水平。

“去年出台政策暂退了80%的保证金,期限是两年,这意味着明年(2022)需要一下子拿出3000多万的保证金,资金压力非常大,对于还没有看到完全复苏希望的旅行社来说压力更大。如今政策允许旅行社凭保险保单取得银行担保,或在试点地区直接使用保险交纳保证金,这样就挺好。”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向环球旅讯表示。

由于保证金在小微企业占了经营成本相当的比例,新出台的扶持政策鼓励开发保证金履约保证保险产品,以及提倡有条件地区可积极开展保险直接替代现金或银行保函交纳保证金试点工作,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小微企业实现降压。 

较大规模的企业更加需要减缓人力成本。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大规模的企业拥有员工人数可能过万,政策扶持能让企业在保证提升人才专业技能的同时保住员工的基础福利,有效地稳住了人心。

除了金融上的扶持,业务上政策亦倡导党建和公务活动可委托旅行社办理。李梦然认为,这对众信来说是又一次拓展业务契机,因为整合营销服务(即通过专业团队拓展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客户,实现销售并提供服务)实为众信的三大业务来源之一。2019年,众信的整合营销服务占整体营收比例的7.89%,到了2020年,营收比例跃升至18.58%。“扶持政策出台后,众信的整合营销服务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02

扶持政策,到底能搀扶着旅行社走多远?

首先,金融扶持政策让机构松口,落实程度能到多少?

Wetravel微天下CEO曾楠鹏分享了一则在身边发生的案例:

一家全国拥有数百家门店的旅企,在疫情发生后断了流水。向自己的股东方求助无果,创始人靠抵押名下房产后挺过数月,直到某线上平台给数据背书,银行才终于松口放贷,让企业缓过一口气。

疫情期间就陆续有政策呼吁各金融机构不要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如今畅通银企对接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授信调查方式,金融扶持的力度确实明显加强。但机构毕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无论政策如何扶持,机构最终还要考虑旅行社能否给得起钱,这恰恰也是旅行社面临的一个未知数:在全球疫情未明朗的当下,没人能为旅行社的明天打包票。

再加上政策落实到不同地区和不同金融机构都各有差异,一二线城市以及重点旅游城市是必然的重点关注对象,如去年深圳旅游协会就成功为旅行社协调融资8000多万元,曾楠鹏也向环球旅讯分享过:“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旅游局和协会在2020年下半年就把扶持政策落实了,比如减免会费、为企业融资背书、整合旅行社产品为企业打通直播频道等。”

但政策扶持在商业层面无法完全依赖和应用,最终能否融资成功,靠的还是企业自身的表现。至于走入下沉市场时能够实施到什么样的程度,还要结合当地的市场情况和旅游行业财务特征进行考量,这也成为政策能否在各地“顺产”的关键因素。

其次,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5万元的旅行社可享受免征增值税,能解何急?

减免税费无论对大小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减压行为,但对于月销售额15万以下的旅行社,即便是减免了税收,手中微薄的利润又能让它维持多久?若不寻求其他出路,那么,政策扶持力度再大,最终迎来的只有被优化的结局。 

船小好调头,小微企业转型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只是问题也相应变成如何转型才能拯救自己。

再次,党建和公务活动的红利是人人均沾吗?

并非每家旅行社都能像众信那样有机会抓住党建和公务活动的红利。开展该类活动需要一定的资质,或对应的培训机构资源,这对于一般旅行社来说就多了一道准入门槛。想要分到这杯羹,申请资质和拓展业务是一条艰难的拓荒路,难怪有人认为这一鼓励政策的针对性受益者更多属于特殊资质的红培机构。

03

传统旅行社,再不转型就晚了

总的来说,扶持政策只能扶着旅行社走好一段短途旅程,更为宽广的未来最终还要靠企业自身变革的决心以及决策者的远见。

走过178年历史的英国老牌旅行社Thomas Cook当初并不缺钱,从一次次转型失败到最终跌落神坛,它的转型之困来自主营业务与时代脱钩,同时对线上市场无计可施。

周卫红在早前的采访中就有提及:“Thomas Cook在坚持品质方面值得中国同行学习,但需要和效益进行平衡。否则,如果企业无法盈利,谈高品质就没有意义。”

此外,有业内人士分享了一个行外的案例:国内一家名为“肆拾玖坊”的酒企最初依靠旅行社来开展业务,后来自行组建服务团队,按照旅行社的服务标准给予消费者服务体验,标准不输旅行社。这再次提醒,信息时代,击垮自己的往往不是同行,任何行业都有瓜分旅游业利润空间的可能。 

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当前旅游业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依靠价格和景点的串联的传统做法势必会被淘汰。的确,OTA的发展势头当前,消费者掌握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元化。旅行社原有的信息优势和服务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只有另辟蹊径、勇于创新,打破原有的竞争模式,才有机会把握住市场机会。  

靠自己杀出血路的旅行社比比皆是:中青旅财报中,走过14年的乌镇早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安旅游在2020年相继成立三家酒店管理公司,并陆续动作,大力发展酒店业务;稻草人旅行在国内旅游小包团的基础上,推出定制游和微旅行;白日梦旅行把重心转移到与国内目的地景区的合作,以及针对境内游的沉浸式旅行学院.......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旅行社纷纷开始从传统跟团旅游转型,改在目的地、大住宿方向发力,小众旅游获客渠道、用户黏性上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曾楠鹏在疫情后一直思考旅游行业的“脆弱”根源,最终他认为应该做三件事:一是减少非实体重资产投入,二是加大数字化投入,三是增加衍生业务板块。

“至于能否在细分领域中杀出一条血路,比如就单一目的地深度开发做出鲜明特点,比如专注于机票代理、酒店代订等等,哪条路才是企业的新天地,更多的还是取决于经营者的决策而非政策扶持。”李梦然说。

何雯静
何雯静
个人主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

已发表文章 74 篇

环球旅讯

商业世界的温度,来自于对人和事的观察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客服二维码

想获取更多内容或线索?

扫码添加学委,帮你支招!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客服二维码

您好,我是您的人工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