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过半,旅游AI的泡沫破灭了吗?

AI 尚未跨越信任鸿沟

旅行,是一种关于另一种生活的想象,也是一种对建议的选择性信任。从行程规划开始,AI被寄予很大的期许。而2025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值得深思的现象组合:

AI的建议过于通用,信任尚未生成,语境尚未融入;但在某些替代性入口,例如短视频内容,却已悄悄开启了语境理解的新路径。

奇点或许尚未抵达,但语境、行为与信任的重组时刻已经开始。

通用与个人化之间:AI 尚未跨越信任鸿沟

旅客用AI做了什么?又在哪些层面仍感失落?Skift《State of Travel 2025》报告,提供了中、美、印、德、英五大市场的具体数据,我们将之作为解读参考之一。

从意愿来看,亚洲市场显著领先:中国与印度皆有77%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会使用AI进行”旅游行程规划”;相比之下,德国为42%、英国32%、美国仅29%。

如果我们不谈相对完整的“行程规划”,只将提问AI的答案列为攻略内容的来源之一呢?有93%的旅客乐于参考AI建议,看起来很高;但若是指从建议、决策到预订、支付,全权交由AI处理的比例,却仅有2%。

原因不在于技术难度,而是信任尚未生成:46%的旅客认为AI的建议过于通用、39%指出信息错误或过时。

海择资本认为,在用户旅游的层面,AI目前仅在灵感与行程的早期流程中扮演参与者,却尚未跨过信任深水区——它仍未成为共行者,只是旅人身旁轻巧的影子。

当AI还无法彻底个人化时,只能先绕道短视频

真正的个人化,是AI对语境、情境与欲望的深度理解。但在这条尚未彻底开通的道路之前,某些媒体——尤其是短视频,已提供一种近似理解的“准个人化语境”。

短视频平台的推送机制虽未能算是真正理解使用者,但它基于观看行为、兴趣轨迹、停留时间与互动模式,所生成的推荐已构成一种弱形式的个人化。这让它得以成为AI切入使用者想象场景的快捷方式。

近期甫获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的Airial Travel便是这种模式的实践者。

他们将TikTok、Instagram Reels等社群影音视为语料库,让AI解构其中的地点、风格、价位与氛围,组装成可购买的旅行产品,它们自己的说法称为“Create Dream Trips Instantly with AI”。这与Expedia于Q1在美国区推出的新实验——结合AI与社媒的”Trip Matching”功能非常接近,切入点都很具启发性:

在完美模型尚未出现之前,AI可以从共感出发,让语境内容成为产品。

我们并不推崇这类产品的现状,也不急于将其视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而是指出一种趋势:当AI的建议还无法贴近真实个人时,短视频内容可以成为被转译的工具,即使它未能等同100%的用户深层需求。

Google的深水区策略

若说短视频是个人化的敲门砖,那么,Google正在建设的是一条直接理解用户内在的道路。

根据Google自己的公告,在AI Overviews上线半年内已使用的航班与住宿搜寻中,75%的旅游搜寻信息仅来自20个网站。Google正在压缩入口、统整答案,也许它“自杀式”的减少自己的SEM收入,但它也成功将使用者的自我认知从“主动搜寻者”转变为“答案接受者”。

更重要的是,Google推出的AI Mode已搭载Gemini大语言模型,开始整合用户的Gmail、地图纪录、行事历与过往订票行为,主动生成具情境的、可行的个人建议。这不再是从短视频模仿他人行为的推测(当然攀比的需求永远存在),而是由用户自己遗留的数据所生成的建议清单。

从现在看,Gemini所引导出的产品仍属朴拙,但我们有理由认为未来能有很大的潜力。这是一种新的“语境规划”:

当AI不再等你问问题,而是预设你会想问什么,旅游规划的主动性就不再掌握在旅人手中。

与Google相比,其他巨头如微软也有可观潜力,或是在车载系统、各类行程助手等垂直场景。但若论整合深度与触点广度,Google显然最可能成为(中国以外)“个人代理系统”的原型实践者。

资本早已选边:从被动推送到主动生成

这里容我们引用一些YC的数据数据。由于Y Combinator(YC)每年分两个批次(Winter & Summer),每批通常投资250~350间新创公司,可以理解它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创投样本之一。

YC所投资的新一代旅游科技新创,几乎全面朝AI靠拢。除了此前谈及的Airial Travel,Roame与Pointhound两者都能将信用卡积分与里程数兑换成航空产品;Riviera为酒店打造AI员工;Humoniq打造能自动为旅游公司提供客户支持的语音AI客服;Shuttle Central是一家为旅游公司提供机场接驳整合服务API的公司。这些案例不约而同地远离了“平台撮合”,而选择靠近情境预测与决策协助。

这不是一次性的投资风潮,而是对一种产业语法转变的提前下注。创业者所写的商业计划书,不偏执于“打造下一个平台”,而是进入“预期与满足使用者需求”的战场。

这正是我们从Google与短视频所看到的两条主线交会点:当AI能从兴趣推送获得语境感,又能从个人资料生成主体建议,整个旅游产业的进展节奏,将更从被动供应转向到主动提供服务。

AI在旅游业的奇点,不在技术,而在人愿被理解的那一刻

我们不预测奇点何时到来。但我们清楚地观察到——当建议从通用迈向个人化,当答案不是模仿与攀比,而是能真正对应用户内心的需求,那将是质变的前兆。

这或许不是一场爆发式革命,而是语境与信任的形状慢慢在改变。AI在旅游产业的未来,或许不在于“它能做什么”,而在于“什么时候开始,它真的懂你想去哪里”,这是我们在2025年中的答案。

罗海资

海择资本 创始人

罗海资,海择资本创始人。曾于2012年加盟携程旅行网,同时也以鲸涛为笔名于财经媒体发表机票、酒店、旅游相关的批发商与渠道生态圈的观察评论。罗海资拥有台湾证券暨期货市场发展基金会(证基会)企业发言人班、财报分析班学程,并曾在台湾嘉实财经任职资深记者,负责上市公司研究。

Haitzu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CC BY-NC 4.0

评论

未登录

去登录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环球旅讯』公众号

获得最新行业资讯

X

请确认需要提交的个人资料

咨询类型:
描述:
X

联系方式

分享
微信
微博
QQ
收藏
评论
点赞
顶部
微信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码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