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评论员投稿,不代表环球旅讯立场
每年Q3对Booking而言,都是现金流与信心的决战季。这个季度既是全球旅游旺季的高峰,也是检验平台稳健度的临界点。
2025Q3的财报既无意外,也无失误,它证明了Booking仍是高效的获利机器。但在数据稳定的背后,却潜藏微妙的焦虑:
当AI对流量获取步步进逼,当Airbnb、Trip.com正重新定义旅行的边界,Booking这头成熟巨兽要如何在完美的报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想象?
这份季报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强,而在于它让我们看见一家全球巨头如何用效率抵御焦虑。
旺季之胜
坚实的盈利基础
2025Q3对Booking Holdings而言,是一份“不负旺季”的成绩单。单季运营利润达34.8亿美元,年增9.4%,几乎触及两位数的成长。不仅绝对值稳居高位,就其高基期而言,这样的增速已属难得。
值得注意的是,Q3单季运营利润已超过上半年总和33.1亿美元,反映出暑期旺季的获利能力。以此观之,年运营利润在两年内跨越百亿美元门坎,已非难事。
交易面同样强劲:Q3“预付”部分的总交易额(Gross Bookings)达357亿美元,年增26.0%,仅较去年同期的27.6%小幅放缓1.6个百分点,这一增速几乎可视为持平无衰退,对一家季间夜量达3.23亿的OTA平台而言,已属惊人。
在费用结构上,占比最大的营销费用上升至23.4亿美元(年增8.8%),但仍低于收入增幅(12.7%),营业利润率维持在约38%,响应了投资人对稳定性的期待。
成长的重心
美国与互联旅行的联动推力
海择资本认为,本季增长的真正亮点来自美国市场的回暖。根据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的说明,今年以来,美国是集团成长最缓慢的区域,Q1与Q2年增率为低个位数,而Q3已提升至高个位数。
虽然美国仅一国,但消费能力可与整个“洲级”市场等量齐观。Booking的中国本地业务占比小、欧洲核心市场已成熟时,美国区的复苏对集团的意义,甚至超过欧洲。
另一支推力则来自互联旅行(Connected Trip)。该项目在Q2年增30%,而Q3仍维持约20%的高增幅。在互联旅行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机票与玩乐体验两个细分领域——前者本季预订量超过1,700万张,年增32%,亦即,Booking很有可能以本季为里程碑,在机票领域拉开与Expedia的差距;后者则近乎翻倍,年增约90%。Booking亦在会议中证实,Expedia上半年引以为傲上线的廉航欧洲瑞安航空和美国西南航空,Booking也已上线。
若以交易组成观察,互联旅行交易额占总交易额已由Q1的个位数提升至Q3的“低双位数百分比”。虽然占比仍有限,但这代表Booking在一站式整合的进度,正在快速逼近成熟阶段。
AI的光与影
效率革命的真实意义
Booking在本季更新了AI于集团各品牌的导入进展。
C端方面,Agoda推出实时酒店问答机器人;KAYAK上线LLM自然语言搜索;Booking.com应用内导入灵感推荐与智能搜寻;OpenTable则以AI提前预测高价餐厅的可订位时间。
B端方面,Booking推出Smart Messenger与Auto-Reply系统,根据订单与旅客行为,自动生成讯息与回复时机,协助供货商显著降低客服成本。
然而,海择资本认为,AI对Booking真正的价值并非“产品亮点”,而是“成本结构再造”。
Q3公司透过转型计划实现约7,000万美元的季度节支,全年预计节支超过2.25亿美元,年度运行率节支则达4.5亿美元。这些主要反映在人事与销售费用,虽未明言由AI直接驱动,但过往提到的客服/研发/管理成本下降已是明证,我们相信AI自动化已明确渗入各部门的营运层,带动的降本增效相当可观。
若将这些节支与Q3一般行政费用(2.54亿美元)及研发支出(2.42亿美元)相比,AI所创造的降本效益已接近两者总和。
对一家GMV破千亿美元的成熟平台而言,AI在效率面的实质价值已静默出现,从更严格的投资分析角度来看,AI与流程整合、组织裁减、区域团队集中共同成为节支的重要触发因子。
成熟巨兽的焦虑
Booking的Q3财报整体稳健,Q4收入增速预期仍有10%至12%,但市场的关注早从已知数字转向未知风险。
分析师问答环节中,CEO Glenn Fogel明显被逼到边界:当被问及“AI对OTA的侵蚀”、“Trip.com的欧洲布局”与“Airbnb进军传统酒店”时,他在说理后,用问题回应问题:“过去你们总谈到Tripadvisor的威胁,Tripadvisor而今安在哉?”语气虽坚定,却透露出防御的无奈。
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当中国的淘宝切入外卖与闪购、京东跨入酒旅;当Airbnb从异地住宿进军本地生活,近期更改为只向旅客“单向收费”,被认为剑指传统住宿;当Trip.com在东北亚与东南亚的渗透已展现能与Booking/Agoda“兄弟组合”竞争的实力,若未来真能在欧洲有影响力,对Booking是腹地受袭。
平台间的战争,早已不以“产业”或“地域”为界,而以“流量”与“支付”为战场。AI入口的变化亦在逼近:若OpenAI的Atlas浏览器能重塑搜寻场域,旅行预订流量的分配将再次洗牌。
因此,即使Booking今年就能实现百亿美元净利,分析师的追问也不会停止。因为这家企业的挑战,不在于赚不赚钱,而在于能否在AI与跨界巨头夹击下维持全球主导权。
Glenn的语气之所以防御,正是因为他明白: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他只能用最有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现金流的履约供应链,来证明Booking经得起未来的未知挑战。
评论
未登录